“三纲五常分别具体指什么内容,三纲五常的内容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09 14:32:50

“三纲五常分别具体指什么内容,三纲五常的内容及意义

网友回答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基本简介
  三纲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出自《封神演义》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五常
  至于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这些都是好东西吧,对三纲有误解情有可原,要是连这些都反对,那未免也太愤青了吧!以下是片面理解!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网友回答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封建社会时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如今三纲五常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夫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模范具有带头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委、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