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歌有关的故事,诗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11 13:44:18

与诗歌有关的故事,诗歌的故事

网友回答

1、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之后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2、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
  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但是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
  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3、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
  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十分响,贾岛愣是没听见。
  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这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十分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
  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4、一日,秦观苦心经营作得一首谜语诗想在夫人苏小妹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他把写好的诗用信笺封好,呈到苏小妹跟前说:“拙夫有近作小诗一首,还望夫人过目指点。
  并道出诗中所影射之谜底。”苏小妹含笑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转轮王,有时射进一道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苏小妹看完嫣然一笑说:“又来卖弄大学士的才华了吧,这其中的谜底我自然明白,但我不告诉你,我即兴有感,也有了一首小诗,也影射一个谜底。
  说与你去仔细思考吧,只见苏小妹朗朗吟道:”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为君立刻弹,弹尽天下曲。”秦观听了,只觉夫人的诗流畅自然,且有意境,至于那影射之谜底便不知所云了。
  苦思了几天仍无结果,只得去求助家舅大文豪苏轼了,于是他把苏小妹的小诗写好装入信笺呈到苏轼跟前说:“敬请大文豪赐教,指点迷津,道出诗中谜底,以释不才之怀。”
  苏轼接过一看,笑了笑说:“这有何难,我那里还有一首诗等着你呢,你仔细听着,去好好思考吧。”之后苏轼便吟道:“我有一条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回时摇橹还。”
  观听了,益发摸不着头脑,回到家里,便把这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听了哈哈大笑,然后说:“笨学士啊笨学士,你诗我诗与他诗,都是影射同一个谜底咧!”秦观恍然大悟。
  5、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有一句曰:“红杏枝头春意闹”。后代评论者极为推崇其中的“闹”字,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
  因为这个“闹”字生动的表达了春天的生动景色,并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也就是红杏枝头有何许春意,并最终以小见大的让人联想整个春意。
  从而突出了整首词的境界。所以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首词时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

网友回答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陈抟自五代至宋初一直是在华山修道,因他负经纶之才,又多次奉当时帝王之诏问,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稗史小说也有不少记载。兹从记载中摘出几则有关陈抟的诗歌传说,以见其故事之一斑。
  
  关于陈抟睡觉的传说,《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
  
  “陈抟大睡觉”是句民间流传颇广的俗话,《坚瓠集续》中有个故事:说他在华山云台观修道,每日总闭门独睡,一睡就是累月不起。周世宗听说他很有学问,又能睡觉,一时好奇,想看个究竟,就派人把陈抟召到他的禁中,锁在一间房子里。锁了一月多,开门看时,陈抟依然在酣睡。周世宗知他是个有道之士,召见他谈话,他对周世宗作歌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日西坠”。
  
  陈希夷隐居华山下,有一年春日,在水边石上闲游玩,偶然卜得一个“遇需上爻”的卦。便对他的弟子贾得升说:当有三位不速之客来此。少顷,果然见壶公、赤松子、吕洞宾相继到来。土地神赶忙捧出一盘果,一壶酒献上。他们四个饮酌到半酣之际便各自赋诗一首助兴。陈抟诗曰:“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曾垂玉勒金阙,闲踏青山碧苔;洞中睡来几载,流霞独饮千杯,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去来。”壶公诗曰:“壶中自有楼台,四季鲜花竟开,闲时则饮琼液,醉后或卧青苔;逍遥非关利名,落魄不染尘埃,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去来。”赤松子诗曰:“乍离南山竹斋,因过归隐天台,洞中美酒才熟,路上鲜花半开;我骨非是凡骨,君才亦是仙才,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归来。”吕洞宾诗曰:“落魂直至此来,曾经几度花开,闷便着钱沽酒,恣意千杯万杯;闲游二十八天,醉上茅君醮台,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去来。”四人咏罢相视而笑,遂各散去。(此故事见于《筮述》)
  
  宋时华州掾张刺达从太守来华山拜谒陈希夷先生。宾主叙坐后,又设一座位于上首,如有所等候似的。这位太守大人,也不知陈抟设此虚位等谁。心想,我是此地太守,谁还能坐在我的上首?心中就有些不乐之意。等了一阵,来了个兰袍葛巾道人,态度颇端肃。陈抟拱揖让坐。这来的道人竞毫不客气的坐在上位座上。太守见这位道人虽则神气闲雅,却是傲无逊容,心中更加不悦,很怪这位道人无礼。然而陈抟却对这位道人甚恭。陈抟向这位道人请道:先生袖中何物?幸以相贶?道人从袖中摸出枣子三枚,其颜色各不一样,一白一红一青。白者授与陈抟,红者道人自食,青者授与太守。太守越加心中不高兴,就随手给了张刺达。张刺达就把它吃了。这道人去后,太守问陈抟:适才来这位道人是谁?陈抟说:此即纯阳真人也。太守悔恨不及,已无可奈何。张刺达自此亦得道成仙,往往游于人间,每显异迹。 (此故事见于《异林》)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年问诏陈抟赴阙。太宗自作《诏华山处士陈抟》诗云: “华岳多闻说,知君是姓陈,云间三岛客,物外一闲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宋太宗还有一首《赠陈抟》诗:
  
  “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陈抟见到这些诏书,烦恼非常,但又不得不作婉词谢诏。宋太宗派业的使臣葛守忠有《答陈传》诗云:“华岳三峰客,幽居不计年,烟霞为活计,云水作家缘;种药茅亭畔,栽松涧壑边,暂离仙洞去,可应帝王选”。宋太宗这个人说来也怪,人家不愿去做他的官,他偏要死皮赖脸地叫人家去。他又作了一首《复召陈传》诗:“三度宣卿不赴朝,关河千里莫辞劳,凿山选玉终须得,点铁成金未是烧;紫袍绰绰宜披体,金印累累可挂腰,朕赖先生相辅佐,何忧万姓辍歌谣”。陈抟见这些以势欺人,金印作饵的语句,真要作呕,说什么也不去赴召,作了一首《答使者辞不赴诏》:“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乐静缘,山色满庭供画幛,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后来他藏到南峰一处崖壁洞里,这洞就是现在的“避诏崖”。可是他这么以来,受命的使臣却受不了啦,陈抟不下山,他们便无法在太宗交差。在使臣们的哀哀恳求下,陈抟想:如果坚持不下去,那宋王挑着那“凿山选玉”的旗子来就不好办了,只得勉强走一遭。于是写了一首《赴召答葛守忠》的诗:“鹤氅翩翩即散仙,蒲轮争忍利名牵,留连华岳伤心别,回顾云台望眼穿;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然,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书下日边”。陈抟到了汴京,太宗待之甚厚,太宗与陈抟谈话,觉得陈抟的话很可听,即遣太监将陈抟送至中书省。宰相宋琪等从容问道: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陈抟说:“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法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于世何益?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同心协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诏赐陈抟号“希夷先生”。陈抟留京数月作《辞朝归华山》诗云:“十年踪迹蹈红尘,为忆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宋太宗虽非常厚待陈抟,怎奈陈抟留恋华山,不肯在朝,太宗只好放他还山。不过宋太宗由于陈抟的赴诏,已达到他“凿山选玉”礼贤下士的美誉,再以礼送陈抟归山,更显他礼贤的宽宏大量,钓誉已遂,也就乐于成人之美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