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0题。 (甲)(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所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难,卒此二人拔之。……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列传》) (丙)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以上侮其君,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司马光《资治通鉴》)1.孟尝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另三人是( )A.信陵君 安陵君 平原君B.平原君 信陵君 武安君C.安陵君 春申君 太子丹D.信陵君 平原君 春申君2.给下面这句话加上标点。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3.“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所求解”中加粗字的正确意思是( )A.解免 B.向秦王解释 C.解脱的方法 D.对自己理解4.“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中“招致”的意思是( ) A.导致 B.招纳 C.引导 D.鼓励5.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必先苦其心志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D.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6.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A.隆爵以尊之 B.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C.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孟尝君患之7.找出“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正确的译句( )A.凭着齐国的强大,只要得到一个士,就应该能称王天下,使秦国臣服。B.独掌强大齐国的政权,在国内得到一个士,就可以向南扩展,制服秦国。C.凭着齐国的强大,只要得到一个谋士,就该可以守住南方,抵御秦国。D.善于发挥齐国的优势,再得到一个谋士,就应该能称王天下,制服秦国。8.找出“不恤智愚,不择臧否”正确的译句( )A.不体恤聪明人和平庸的人,不挑选是好人还是坏人B.不管他们是聪明还是愚笨,不选择是好人还是坏人C.对智者、愚者不知分辨,对正确、错误不置可否D.不分辨聪明还都愚笨,也不注意奖善惩恶9.综观上面三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几项是( )A.司马迁对孟尝君养士有褒有贬,态度公正;王安石、司马光全面否定,未免偏激。B.三人对孟尝君都持否定态度,但各有侧重。C.王安石称善鸡鸣、狗盗之宾客为“鸡鸣狗盗之徒”,是因为他作为政治家更重视文韬武略,而忽视一技之长。D.王安石侧重否定养士的对象,司马光侧重否定养士的目的,而司马迁则侧重否定养士的影响。E.司马迁称赞孟尝君“能得士”为名不虚传,王安石为孟尝君未得贤士而遗憾,司马光却认为孟尝君不过是“奸人之雄”。10.甲文结尾:“吾尝过薛,其俗闾?锫识啾╄钭拥埽?胱蕖⒙呈狻薄S胱蕖⒙诚啾龋?且蛭?ā。?spanlang=EN-US>A.邹、鲁为小国,民风却好于齐 B.邹、鲁为齐邻国,民风与齐迥异C.鲁、邹为孔、孟故乡,可见教化之影响 D.以邹、鲁泛指邻国,言薛地民风之差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D 2.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3.A 4.B 5.A 6.C 7.A 8.B 9.BD 10.C 提示:5.解析:以……为羞,与A.“以……为耻”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使……劳苦,使动用法;C.使……甘,使动用法;D.说坏话,形容词作动词。 6.解析: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其余为意动用法。 7.解析:擅:凭借;强:强大;宜:应该;制:使……臣服。 8.解析:“智愚”为形容词作名词、“臧否”为动词作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