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大自然的散文

发布时间:2020-07-28 03:18:29

有关大自然的散文

网友回答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到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似乎又特别的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冰冷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重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普及运用,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图上得来终觉浅,感知自然需躬行!
  苏轼若不亲临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李白若不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毛泽东主席若不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慨?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仅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之时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运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折射出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乎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古往今来大力提倡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似乎离我们很近了,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加远了。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任何尖端科技也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丽、黄河之壮?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网友回答

大自然,我的另一颗心脏
  十多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弓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在那个静谧的午后,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作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的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化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我们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也从山林里带回一些疑问。蚂蚁为什么喜欢暴雨前聚堆儿?猫头鹰的眼睛在夜晚为什么会发光?蜻蜓为什么紫白红黄都有?露珠为什么怕太阳?蓝铃花为什么喜欢开在路旁?因为听了太多的神话故事,我们的问题也有另类的:吊在杨树枝条下的红蜘蛛,是不是谁死后幻化成的一颗心?被啄木鸟吃掉的虫子,会转世成一棵草吗?灵芝是月亮栽下的吗?人参是英俊少年化成的吗?那些满口脏话的人间混蛋,都是吃腐肉的乌鸦变成的吧?而所有的好心人,前世都是白桦树吧——因为这种树,多么像蜡烛啊!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问大人,大人们答不出来的,就留待漫漫长冬,他们讲故事时发挥了。他们会说,哦,你不是问灵芝是不是月亮栽的吗?告诉你吧,就是月亮干的!月亮种灵芝,本想给自己在人间镶块镜子,可是灵芝到了大地,见很多人为疾病所困,甘愿化成药材啦!我们渐渐知道,原来神话故事,是人编撰的呀。人的大脑多么奇妙,它没有南瓜大,却比海天广阔!
   长大以后,当我从书本中学到了有关自然的知识后,知道自己童年起建立的那个世界,是非科学的,但我一点也不沮丧。因为那个神话世界,朴素天然,温暖人心!所以我写作以后,在描绘大自然时,常用拟人的笔法。
   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当我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惫时,它总会给我动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