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是是什么意思,原子核的结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11 08:59:24

原子核是是什么意思,原子核的结构是什么?

网友回答

原子核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占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与周围围绕的电子组成原子。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2至10-13公分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如果将原子比作地球,那么原子核相当于棒球场大小,而核内的夸克及电子只相当于棒球大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约为1014克/立方公分,原子核内有核壳层结构,称为幻核。
  扩展资料
  1911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在验证汤普森的梅子布丁模型时发现了原子核。汤普森在早些时候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由于原子不带电,他假设原子中必然有带正电荷的部分。在其梅子布丁模型中,汤普森认为电子随机散布于带正电荷的球体中。
  卢瑟福设计了一个使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他推测若汤普森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巨大的α粒子会穿过金属箔,其路径也不会有较大偏转。令卢瑟福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α粒子直接穿过了金属箔,但也有很少的α粒子发生了很大角度的偏转。
  由于α粒子的质量约是电子的8000倍,此偏转必然由非常强大的力造成。卢瑟福因此意识到梅子布丁模型并不准确,α粒子只可能因原子内包含原子大部分质量的一集中电荷的中心作用而偏转。从此,卢瑟福提提出了卢瑟福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核

网友回答

与此同时,两位物理学家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原子核。一位是戈佩特·梅耶,1930年她在格丁根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同年与美国物理学家乔·梅耶结婚。结婚不久,迈耶夫妇迁到美国,乔·梅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的初期,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戈佩特·梅耶的领域是量子物理学,在美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不允许亲属同时任职的校规不利于她获取职务,也有可能为偏见找到一个借口,她不能够在这所大学里找到带薪岗位。取而代之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给了她一个“自愿合作者”的岗位,一种临时研究者的身份,只有一点点薪水。后来她又在其他几所大学教书,都是无薪的。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沙拉·劳伦斯学院、芝加哥大学、恩利科·费米核研究所。她还在曼哈顿工程中担任研究科学家,和泰勒一起工作,到阿贡国家实验室当高级物理学家。这戈佩特-梅耶是赢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第一位美国妇女(也是历史上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状的妇女)。时正值犹太科学家纷纷逃亡的年代,因为他们在国内已被剥夺公民权利,为了躲避德国与法西斯意大利的大屠杀,许多人来到了美国。结果,像戈佩特-梅耶和费恩曼这样的年轻科学家有机会在他们的领域里最杰出的一些科学家面前亮相,特别是在纽约和芝加哥。
  戈佩特·梅耶在芝加哥附近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身份是半日制研究人员,她开始研究原子核和稳定同位素的结构,稳定同位素即使在放射性衰变的过程中也不会分裂。她通过与芝加哥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合作取得了阿贡回旋加速器的经验数据。她收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且得出结论,认为质子或中子的某些数目似乎与稳定同位素一致,特别是2、20、28、50、82和126,她称之为“幻数”。经过进一步研究,她发表了一个假说,大意是说:原子核中的粒子就像电子那样,在壳层中围绕着中心旋转,这些壳层就“像洋葱的精致外壳,中心没有东西”。
  与费米的一次谈话启发了她想到自旋轨道耦合,于是她直觉地看到了她的幻数和核结构之间的关系。自旋轨道耦合涉及沿轴旋转的质子和中子,有的顺时针旋转,有的逆时针旋转。某一自旋方向能量略微小些,这一差别可以解释幻数。她的结论是,原子核是由一层层质子一中子壳层组成,靠复杂的作用力保持各自的位置。1950年戈佩特·梅耶发表了两篇论文讨论她的理论。这一年晚些时候,她访问了詹森(Hans Jensen,1907—1973),詹森也同时提出了原子核的壳层理论。他们决定合作写一本书,详细说明原子核的结构。1960年,戈佩特·梅耶成为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1963年詹森、戈佩特·梅耶和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902—1995)一起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