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次函数的应用题解题技巧。,一元二次函数的运用题

发布时间:2020-07-10 21:05:29

求二次函数的应用题解题技巧。,一元二次函数的运用题

网友回答

函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是贴进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数学应用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下面就函数应用题的类型及解法举例分析。
   一. 函数模型为反比例函数问题
  例1:学校请了30个木匠,要制作200把椅子和100张课桌。已知制作一张课桌与一把椅子的工时之比为10:7,问30个木匠应当如何分组(一组制课桌另一组制椅子),能使完成全部任务最快?
  分析:对于本题要注意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探求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这些内在联系与数学知识联想,建立函数关系式或列出方程,利用函数性质或方程的观点去解,使应用问题化生为熟,尽快得到解决。
  解:设x个木匠制课桌,(30-x)个木匠制椅子,一个木匠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可制7张课桌或10把椅子,所以制作100张课桌所需时间为函数,制作200把椅子所需时间为函数 ,完成全部任务所需时间为函数y(x)=max{P(x),Q(x)}
  要求的y(x)的最小值,需满足P(x)=Q(x),即 解得x=12.5 , 考虑到人数为整数,考查P(12)与Q(13), P(12)=
  Q(13)= 即y(12)>y(13),
  所以用13个木匠制课桌,17个木匠制椅子完成全部任务最快。
   二.函数模型为一次函数问题
  例2:某家报刊买进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35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0.50元,卖不掉的报纸还可以每份0.80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30天)里,又20天每天可以卖出4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250份。设每天从报社买进的报纸的数量相同,则应该每天从报社卖劲多少份,才能使每月所获的利润最大?并计算该销售点一个月最多可赚得多少元?
  分析:此题主要在于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建立合适的关系式,应用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并考虑在定义域内的局限性与实际意义。如此题每月所赚的钱=卖报所得的金额—付给报社的金额。而卖报所得的金额分三部分。从而可列出函数解析式。
  解:设每天应从报社买x份,可的250≦x≦400,设每月赚y元,得
  y=0.5x·20+0.5×250×10+(x-250)×0.08×10-0.35·x·30
  =0.3x+1050 x∈[250,400]
  因为y =0.3x+1050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所以当x=400时, y大=120+1050=1170(元)
  答:每天从报社卖进400份, 使每月所获的利润最大,每月可赚得1070元。
  三.函数模型为一二次函数问题
  例3:有(m)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架,上半部分为半圆,下半部分为六个全等矩形组成的矩形,试问小矩形的长宽比为多少时,窗所通过的光线最多,并算出窗框的最大值。
  分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应用型问题,是提高数学素质的训练内容之一,教材中也多出出现,对于此题的分析要注意观察问题的结构特征,揭示内在联系,挖掘隐含条件,从而恰当的构造出函数,应用函数的具体性质去解决问题。本题中面积为两部分够成,而面积就为窗所通过的光线,从而可列出函数解析式进一步解出题目。
  解:设小矩形的长为x, 宽y为 ,则由图形可得:
  11x+x+9y= ∴9y=-(11+)x
  要使窗所通过的光线最多,即要窗框的面积最大,则
  S==+[x-(11+)x2]
  =-(x-+.
  所以当x= , y=
  即=1:1 此时窗框的面积s有最大值S=
  四.函数模型为其他函数问题
  例4:有甲乙两种商品,销售这两种商品所获得的利润依次是P和Q(万元),他们与投入资金Q(万元)的关系,有经验公式: 今有3万元资金投入销售甲乙两种商品,为获得的利润最大,对甲乙两种商品的资金投入分别应为多少?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是多少?
  分析:首先应根据题意,建立利润与资金之间的函数关系,求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再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值问题。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建立目标函数及求最值的方法,换元法是求无理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在换元过程中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变化。
  解:设对甲种商品投资x万元,则乙种商品投资(3-x)万元,总利润y万元,据题意有:
  Y= ( 0≦x≦3 )
  设=t 则x=3-t2, 0≦x≦
  所以 y= 0≦x≦
  当x=时 y大=1.05, 此时x=0.75 ,3-x=2.25
   由此可知,为获得最大利润,对甲乙两种商品的资金投入应分别为0.75万元和2.25万元, 获的总利润为1.05万元
  总之,函数的应用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经。如果我们学好了这部分,在具体的题目中会分析题目,找出关系量之间的联系,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初等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使抽象问题数学化,化生为熟。

网友回答

步骤: 1、提取公因式:把二次项系数提出来。 2、配平方:在括号内,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同时减去,以保证值不变。 3、展开:这时就能找到完全平方了。然后再把二次项系数乘进来即可。 举个例子: y=2x2-12x+7 =2(x2-6x+3.5) ——提出二次项系数“2” =2(x2-6x+9+3.5-9) ——-6的一半的平方是9,加上9再在后面减掉 =2[(x-3)2-5.5] ——x2-6x+9是完全平方,等于(x-3)2 =2(x-3)2-11 ——二次项系数再乘进来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11)。 y=ax2+bx+c =a(x2+bx/a)+c =a[x2+bx/a+(b/2a)2-(b/2a)2]+c =a[x+(b/2a)]2-a(b/2a)2+c =a[x+(b/2a)]2-b2/4a+c =a[x+(b/2a)]2+(4ac-b2)/4a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