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微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7-10 21:06:27

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微课堂教学

网友回答

纵观国内外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从经济学的角来进行的,指的是有效率的教学。主要是沿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判定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否具有效率。但是对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在国内还为数不多,大多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或行动指南;
  基本上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沿做了一些探究,这对教学一线的教书先生的确极为实用,往往蜻蜓点水的一拨,就能掀起另版一层潜浪。课堂有效教学既是从实践而来,也该可以上升到理论中去,最后来更好的指导实践。  扩展资料
  班级授科制在多种理论著作中有明确的分析,它的优越性有:使教学获得巨大效率,使教学获得普及;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秩序的展开;有利于学生权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缺乏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教育学》指出:正是由于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度百科——课堂有效教学

网友回答

有一种说法: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2)教学内容较少(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
  类似说法: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微课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