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的诗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48: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志摩纪念 周作人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志摩死了,现在展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助成新诗的生长,这个劳绩是很可纪念的,他自己孜孜地从事于创作,自《志摩的诗》以至《猛虎集》,进步很是显然,便是像我这样的外行也觉得这是显然。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据我个人的愚见,中国散文中现有几派,适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平伯废名一派涩如青果,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彷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轻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但是,我们对于志摩之死所更觉得可惜的是人的损失。文学的损失是公,公摊时个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损失却是私的,就是分担也总是人数不会太多而分量也就较重了。适之说,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就是有别派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在这时候有一两人能够诚实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无论这是一种什么主张,总是很值得我们尊重的了。关于志摩的私德,适之有代为辩明的地方,我觉得这并不成什么问题。为爱惜私人名誉起见,辩明也可以说是朋友的义务。志摩死后已是二十四天了,我早想写小文纪念他,可是这从哪里着笔呢?我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一声“且道”,如棒敲头,夯地一下顿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只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这篇小文的次序和内容差不多是套适之在追悼会所发表的演辞的,不过我的话说得很是素朴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爱说老实话的,那么我这种老实的说法或者是对志摩的最好纪念亦未可知,至于别的一无足取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于北平(有删节)                                            原载《新月》第四卷第一期19.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⑴就是有别派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  ⑵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  20.简述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贡献。(4分)  21.纪念徐志摩可以从很多方面谈起,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篇幅对徐志摩的人品大写特写?作者在此文中认为徐志摩人品是怎样的?(4分)  22.作者为什么反复称自己和别人的纪念文章大都是“可有可无的”?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全文的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6分)  

网友回答

19.(4分)⑴徐志摩的人品给人留下好感,是值得称道的。(2分)⑵有些知识分子心口不一,言行上不诚实。(2分,只要有“不诚实”“心口不一”之类的词即可算对。)20.(4分)①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孜孜地从事于创作,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诗集;②散文方面,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具体说就是散文语言的变化,使之更有表现力。(能够从诗歌、散文两个方面谈贡献即可,每一方面2分。)21.(4分)由于当时人们对徐的人品多有微词,所以作者对徐的人品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大写特写,以正视听,给人一个正确的认识。(2分)作者认为徐志摩“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就是有些小缺点也并没有嫌憎之感”“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 “是很值得我们的尊重的”。(2分)22.(6分)作者认为“文章的理想境界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2分)对这个观点可赞同,可提出不同观点,如“用文字纪念逝者可让自己从悲痛中走出来”等等;(2分)全文的艺术处理可谈全文也可谈局部。全文的结构安排令人称道,比如第三段一个“但是”自然地由写徐志摩的文学贡献转入写徐的为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第三段写徐志摩的为人将他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中,用比较的方法来写,对比鲜明。(2分,考生谈出别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