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就能消除人际冷漠吗?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48: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抱抱”就能消除人际冷漠吗?采访――中国青年记者  亓昕记者:据报道,北京、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街头出现了由年轻人自发组成的“抱抱团”。您怎样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曲伟杰:抱抱是一个人的需要,“抱抱团”是一群人的需要。“抱抱团”不等于“团团抱”,因为不是每“团”人都需要与陌生的搂搂抱抱?记者:那您对此不太赞赏是吗?曲伟杰:我倾向于对类似行为不贴标签,只把它理解为某些人的一种行为方式。那是由他们的特别需求产生的特别方式。   记者:“抱抱团”的出发点是“希望与陌生人拥抱,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请您从心理学角度评价一下,抱抱就能消除冷漠吗?   曲伟杰:人际冷漠是社会心理中不可否认的现象这一,冷漠的背后是亲密的人、熟悉的人缺乏交换温暖的安全方式。就此而言,抱抱当然是用温暖战胜冷漠的方式之一,但也仅仅是“之一”而已。就像冰天雪地中两个人握一下手,总比握着一把雪要暖,但肯定不足以温暖人间。如果把“抱抱团”理解为人与人渴望沟通的一个风向标,比把它当做降低冷漠的灵药要客观得多。记者:据说这种“行为艺术”在国外很流行,也许我们国人没有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所以“抱抱团”的行为稍显尴尬。  曲伟杰:这个“抱抱”在国外流不流行不重要,就像狂欢节在国外流不流行不重要一样,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被不被国人所需要。如果真需要,没有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也会造出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如果不需要,即便你用火车把国外的土壤运进来,也迟早会被民心给封杀掉。   记者:那么“抱抱团”遭冷遇就说明我们不需要温暖吗?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从心理因素来讲,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曲伟杰:冷漠的根源是忽略。陌生人的冷漠首先源于亲的忽略。爸爸妈妈由于忙赚钱、忙事业、忙唠叨、忙搓麻、忙摆龙门阵,而导致对婴幼儿和儿童少年的忽略。被忽略的孩子没有资源向父母、亲人、伙伴输出亲密,更要说陌生人。陌生人的冷漠还源于夫妻间的忽略。在我们国度生其他若干度,亲密行为往往局限在谈情说爱阶段,一旦结婚就变成相敬如宾,甚至以亲密为耻。当亲密不再是可爱的自然,冷漠就变成了可怕的自然。还源于邻里交往的消失。我们花毕生的心血钱飞翔来水泥森林中的一个或大或小的房子的同时,也买断了不是亲人的胜似亲人的邻里关系。当我们习惯于从猫眼冷对门前影,哪敢笑看路边人!   不能说还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安全。漫说是抱抱,和陌生人说不说话都变成生死考验了,你好意思要求你爱也爱你的人毫无安全底线地去和陌生人情同手足吗?人们冷漠不是因为生来就不渴望温暖,而是缺乏安全感,缺乏激活温暖和相互表达温暖的生活机制。 如果“抱抱团”们发起抱抱的唯一动机是消除冷漠,那么不论别人如何理解,效果又是怎样,他们至少在精神上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圣人,至少是大漠中的植树者,雪域高原的引火人。但是如果我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他们那样高贵地想,也更求实效地做,反而会使“抱抱团”和“团团抱”都变得毫无必要了。就像夏天不需要穿棉袄,也像冬天不需要戴草帽。   当冷漠不在的时候,亲密未必要表现为抱抱或不抱抱,它可能是一声叹息,可能是一句慰藉,它可能是一种支持,可能是一次容纳,它可能是轻轻一握,可能是万语千言透过眼神放在心里。而当亲密需要刻意设计的时候,那是亲密的匮乏。当抱抱需要冒险号召的时候,那是和谐的悲哀。让人欣慰的是,抱抱的星星之火,会让亲密的人际关系燎原。原因很简单:人性厌倦冷漠,趋向亲密和温暖。 (选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11期,有删改)19.根据原文中的相关信息,为“抱抱团”下一定义。(4分) 20.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4分)    (1)“我倾向于对类似行为不贴标签,”中“贴标签”是什么意思? (2)“如果把‘抱抱团’理解为人与人渴望沟通的一个风向标,比把它们做降低冷漠的灵药要客观得多”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21.纵观全文,曲伟杰对“抱抱团”总体评价是什么?(4分) 22.“抱抱团”遭到国人的冷遇,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请你就此谈谈你的理解。(6分)  

网友回答

19.(4分)抱抱团是近期在一些城市出现的由年轻人组成的希望通过在公共扬所与陌生人拥抱(方式,1分)而改善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目的,2分)的群众(中心词,1分)。20.(2分)①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轻率定性。(2分)②“抱抱团”的行为代表了人们渴望沟通的趋向,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际关系冷漠的社会现实问题。21.(4分)总的来说,曲伟杰给“抱抱团”及其行为既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抱抱团”行为是个性化很强的行为,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冷漠的现状。(2分)其动机是好的,行为是勇敢的,对改善冷漠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分)(应从两方面来答,答出一方面得2分。)  22.(6分)提示:   (1)中国人内向,具有稳重、矜持、不张扬的特征。   (2)中国文化中,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倡导“中庸之道”,反对过于张扬个性。   (3)中国文化沿袭传统,注重规范,对外来的、不合乎日常规范的行为常产生抵触心理。   (4)中国封建宗法社会重家庭,重血缘,重关系。人际交往有“圈子”意识,强调“内外有别,亲疏有序”,和陌生人保持一定距离。   (5)中国人讲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陌生人有着本能的防范意识。   (6)中国人际交往习俗较为保守,仅限于作揖、握手、问候、点头,微笑等,讲求含蓄,少有亲密的肢体接触。(答出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满分,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