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①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②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③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⑤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足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1.对第一自然段的逻辑关系和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关系;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B.总分关系;批判了复古主义者的倒行逆施和中国百姓的愚昧麻木。C.对比关系;揭示了一部分中国人对中国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D.层进关系;揭露复古主义者粉饰太平、愚弄人民的险恶用心。2.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根据该段的整体意思,你能理解这一时代吗?请用一句话表述其实质。3.对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你怎样理解?结合作者概括的前两个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4.对第一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B.这是一个复句,后一分句主语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C.本句表明“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对中国的黑暗现状极端不满,力主进行彻底变革。D.不满现状的“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们都极力鼓吹“崇尚国粹”“赞美固有文明”“热心复古”,这表明“五四”以后的文化战线正处于急剧的分化时期,一部分反动文人妄图恢复封建统治。5.“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一句中,“稳”加了引导,作用是什么?作者实际上要表达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B;2.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3.“第三样时代”是中国实现了现代文明,百姓摆脱了封建奴役,不做奴隶的时代;4.D;5.表层含义是“稳妥”——暂时做稳了奴隶;深层含义则是不“稳”——且十分危险。加上引号,传达出讽刺否定的意蕴。 提示:1.①句提出问题,⑤句回答问题,②③④是对问题的具体阐述。 2.分析该段的整体意思,人们在这个充满战争动荡的时代,似乎都已神往“暂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很显然,这个时代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1. 这是一个二重关系的复句。后一分句的主语应是“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他们不满于现实,但只想逃避,乃至复古。 5.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概括成两个时代,从深处看,应是对中国人生活的概括,指出中国人没有“人”的觉悟,不懂得“人”应当有“人”的价格,因此,谈不上“争”,只知逃避或忍受,这是可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