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完成1~4题。关于申请添置一把铁壶的报告“天津卫吗?请到总务科来一趟,你们打的报告批了。”小卫一愣:“嘛报告?”“那个,那个——”电话里,一阵翻动纸张的窸窣之后,总务科吴科长一板一眼地念道:“关于申请添置一把铁壶的报告。”“嗬,我的天爷!这都嘛时候了,才批下来呀!去年冬天,办公室里生火,空气太干,急需一把铁壶。可现在——”小卫瞥了一眼正在摇头晃脑的电扇,不由得一声苦笑:“哼,好么,一把铁壶批了半年!我说吴头,是不是报部里批的?”申请一把铁壶竟费如此周折,是小卫万万没有料到的。他第一次向总务科提出来,是在去年11月中旬。当时,一位姓郑的科长一口应允。可是等了半个多月,连壶的影子也不见,他又去找总务科。郑科长不在,另一位王科长合上手中的《八小时以外》,吸几口烟,打着官腔说:“天津卫,一把铁壶,看来事情不大,但是,一旦其他科室知道了,也来要,事情就不好办喽!”小卫急了:“他们要得着吗?他们在楼里办公,有暖气,只有我们在木板房里,也只有我们生炉子!”“不要张口‘他们’‘我们’的,要注意团结啊!”小卫的鼻子都差点儿给气歪了!他只好去找总务科的第一把手吴科长,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那个,那个,既然他们二位意见不一致,你们打个报告,请领导研究一下吧!”这“研究一下”竟是五个多月。不过总算批下来了,去年冬天虽然过去了,但还有今年冬天啊。为避免夜长梦多,小卫急忙去总务科,填写那一式三份的领物单。吴科长捧着保温杯,正端详着面前那张被画得密密麻麻的报告。见小卫进来,他抬手理了理稀疏的银发,浑浊的双眼吃力地从老花镜上方望着小卫,为难地说:“不好办啊!赵局长没批具体意见。”“嘛玩意儿?一把铁壶,要赵局长批?”小卫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凑到吴科长身边,扫了一眼那张报告,“嗬!还真是赵局长批的。哎,赵局长这不是同意吗?”“正是因为这‘同意’二字才不好办啊!”“怎么呢?”吴科长呷了口茶,慢吞吞地;“那个,那个,这上面,郑科长的意见是‘同意购买’;王科长的意见是‘不同意购买’;李主任和周主任只画了个圈圈;孙副局长的意见是要注意关心群众生活,应该添购,而钱副局长的意见却是‘一把铁壶,也要作公文旅行,何其荒唐!不精简机构,不整顿作风怎么行?建议以此为例,在干部中进行教育’,那个,那个赵局长究竟是‘同意’哪一种意见呢?”“这……”1.这篇小说在表现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这篇小说叙述了生活中一件极平淡的小事,然而却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限30个字以内)。3.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下列人物描写运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中加点部分对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①“那个,那个——”电话里,一阵翻动纸张的窸窣之后,总务科吴科长一板一眼地念道:“关于申请添置一把铁壶的报告。”②吴科长捧着保温杯,正端详着面前那张被画得密密麻麻的报告。见小卫进来,他抬手理了理稀疏的银发,浑浊的双眼吃力地从老花镜上方望着小卫,为难地说:“不好办啊!赵局长没批具体意见。”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夸张 讽刺 2.揭露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的官僚主义作风。 3.用倒叙引出“关于申请添置一把铁壶的报告”,然后叙述事件的经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局让人啼笑皆非,无可奈何,更增强了讽刺力。 4.①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讽刺吴科长对工作的拖拉和漫不经心。②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讽刺吴科长人老眼花,在 其位不谋其政,同时也写出了机关办事效率的低下。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