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档次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0:2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悲悯的档次大卫那个老人是从后门上来的,如果猜身份,他可能是个盲流或者乞丐,浑身脏兮兮的。他说到下一站,下一站就是西单。当时,我正坐在车上,去过几次国家图书馆,对这条公交线路还不至于太陌生。老人背着一个沉重的编织袋,又黑又旧。售票员和司机可能知道又碰到一个蹭车的了,所以,两人就特凶地冲那老人喊(几乎异口同声):“下去下去!”——尤其那个女售票员更是一副不能让别人占国家一分钱便宜的样子,她一边说“下去快下去”,一边用脚踢那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老人脸色倒是出奇的平静,好像正在撵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人似的。只不过,他把那个沾有鞋印的蛇皮袋子搂得更紧了。乘客不干了,有的说快开快开,回家还要做饭;有的说你这老头也真是的,没钱坐什么车。后来,好几辆公交车被堵着,进不了站,催促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司机这才骂骂咧咧地给车挂挡,售票员也很不情愿地冲那老人嚷嚷,说好了,只准坐一站。西单到了,老人颤颤地背起了蛇皮袋子。临下车的时候,说了声,谢谢。谢谁呢?是最终没有把他赶下去的售票员和司机吗?是谢车上的乘客没有齐声把他往下轰吗?他蹒跚地走了……不知怎么地,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写的那个胖胖的、穿着黑袍的爬上站台时的背影。可能这个老人就靠乞讨为生,但也有可能在为远方上大学的儿子挣一笔学费。如果我说他是一个到京城上访的农民怕也不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我还猜,以前他肯定有过被轰下车甚至被推下车的经历,所以,今天他才非常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尽管这两个字让我们受之有愧。如果当时车上的乘客有一个人为那老人垫上一块钱,买张票,那么,一切就可迎刃而解了——售票员和司机不会一肚子的不高兴,老人不会受辱,众人也不会在车厢里白白地挨蒸,后面的车也不会被堵……然而,就是这一块钱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代出——包括我自己。如果仅通过老人坐车的遭遇就说现代人没有爱心、丧失了悲悯也不对。就说1998年南方发的那场大水吧,全国人民不是踊跃捐款捐物吗?内蒙古雪灾,也没少给我们展示慈爱之心的机会。平时,见义勇为者受了伤,去医院送鲜花与老母鸡汤的场面更是能把英雄的眼泪给感动出来……是的,这都是些让人觉得做起来很光荣的事。同样的例子还有:你可以把一月工资寄到希望工程办公室,但你不一定在车站广场给抱住你双腿的孩子一分硬币;你可以给某某学校捐个语音教室甚至捐个游泳馆,但你不一定给地铁口卖唱的一个钢销儿。这些,都给我一个印象,好像只有做大事才叫献爱心,而随处可见的事儿,却不一定能唤醒我们内心的悲悯。由此我想,是不是悲悯也有了档次之分?好像只有把钱或物献给那些宏大的,或者比较大的事儿,甚至有新闻点的事儿,才能说明一个人有这样那样的档次,而对那些——比如掏一块钱就可以解决某个人困境的事儿——却不屑一顾了,是否那样做了就像没做好事一样,或者这类事儿不管做与不做,都显不出一个人的档次?如果悲悯真的被我们无形中分了档次,那么,除了伤感之外,我只能说,太可笑了,其可笑程度不亚于若干年前我刚学物理时,老师让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练习题: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到底哪个更重?(1)“一副不能让别人占国家一分钱便宜的样子”,作者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2)“临下车的时候,说了声,谢谢”,在作者看来,这声“谢谢”的深层含义是什么?(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悲悯”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对一件小事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缺乏爱心和悲悯之心。B.“就是这一块钱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代出——包括我自己”,这句话体现作者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C.作者认为那些把钱或物捐给那些宏大的事儿的人都不是真正有悲悯心的人,只不过为自己的名声而已。D.作者认为把值得悲悯的人或事无形中分了档次的人,也就显示出了这个人的档次。E.文章的结尾引用的作者读书时的一个事例,是对那些缺乏悲悯心的人的嘲笑。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以维护国家的利益来掩盖缺乏同情心的举动。 (2)对司机和售票员以及乘客缺乏同情心的讽刺。 (3)每个人都应有悲悯之心,悲悯不应该分档次,把悲悯分档次的人,同时也显露出他为人的档次。 (4)CE(C项违背作者的原意,作者认为把钱或物捐给那些宏大的事儿是很光荣的,从第4自然段可以找到根据。E项中文章结尾引用的事例,更重要的是引起人们的反思。)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