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初冬翻书最人心捧一本散着墨香的好书,翻阅在天气微寒的初冬,也许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浮躁的心情已被初冬凉飕飕的空气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霜片,想动弹,却缺乏力气了。这是季节为读书人开出的一份令人感动的优惠单。眺望窗外。眺望那些世界上大同小异的人间风景。没有风的黄昏,窗外的风景就如一幅静物素描,灰绿色的基调并不让人颓丧而启示人平静地去想一些总也弄不清楚的世事。这时候,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不约而至,在这幅偌大无比的素描里停顿了一下,然后振起双翅,在天空里划下一道漂亮的弧线,飞得无影无踪。岁月就如鸟影般呼啦啦从我们的面前一滑而过,拽也拽不住。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太过漫长,但在天地间,就如雪片飘落在一望无垠的大平原的黑土里,能听见雪入泥土“滋滋”的声响的,至少是位感觉不错的诗人。一滑而过的岂止岁月,还有我们的黑发、亮肤和嫩如葱白的手指。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思想变老了。我们的思想总也不能在快乐中嬉戏。她在经典中喘着祖气跑步,在世俗里大汗淋漓地乱撞一气。落日的光晕如梦般照在长满木香树的土冈上。我和我的思想一起坐在土冈松软潮湿的顶上,茫然不知所措。似乎还是窗前的那只鸟。她飞来了,轻轻的,不打一声小小的招呼。她在土冈上空盘旋了几圈,然后调整好身姿,“呼”地一声直冲而去,小鸟迎着落日飞去,慢慢融入桔色的光晕。那时候,我就觉得,这只鸟儿真的很快乐。现在开始有些风了,轻灵的木香树叶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像一群疯跑的孩子。但是木香树顶上那道优美的羽痕在我眼前抹也抹不去。尽目力所及追寻羽痕的尽头。落日的光晕里如果有一处安睡之所的话,鸟儿会安睡在那里吗?自由的鸟儿,自由的飞行。她并不迷恋落日美丽的光晕,她在追寻光明和光明下生动的细节。羽痕便如丝,扯也扯不完。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好书,翻阅在天气微寒的初冬,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但是我愿意暂时放下她们。我喜欢看只鸟儿从我的书窗或者长满木香树的土冈上悠悠飞过。(1)“这是季节为读书人开出的一份令人感动的优惠单”,“优惠单”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什么?①她在经典中喘着粗气跑步。②她在世俗里大汗淋漓地乱撞一气。(3)作者认为,在微寒的初冬翻阅一本好书最易人目也最易人心。为什么又说:“但是我愿意暂时放下她们,我喜欢看只鸟儿从我的书窗或者长满木香树的土冈上悠悠飞过”呢?(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小处着眼,大处着笔,写了“我”和“我”的同龄人感慨年华易逝的生命意识。B.作者构思巧妙,把那好像“一幅静物素描”似的初冬的黄昏的“窗外风景”,作为背景,又以那只在“落日的光晕”中自由飞行的鸟儿为触媒,唤醒了久已沉睡的生命意识,重新审视了已逝的岁月。C.在思想沉睡之时,岁月对“我们”来说,似乎“太过漫长”,而当思想觉醒过来后,才深感生命“一滑而过”的无谓浪费,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痛苦。“我”停留在无奈的叹息中,被传统沉重的生命意识压得喘不过气来。D.这篇散文的好处,不仅表现在立意上,而且表现在写景抒情上,作者写景历历如绘,善于“以景述情”和“缘情叙景”,在简洁的抒写中含不尽之意于言外。E.这篇散文在剪裁材料方面,也有独到的地方,作者为了表达主题,打破常规,不考虑详略,而是巨细兼收。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初冬凉飕飕的空气。 (2)①思想没有摆脱资本主义(或权威的东西等)的束缚。(意思对即可。)②思想陷入贪得无厌的物质追求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意思对即可。) (3)因为这只鸟是一只自由飞行、追寻光明的鸟,作者从这只鸟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发现了力量。(意思对即可。) (4)BD(A.应是大处着眼,小处着笔;C.没有“停留在无奈的叹息中……”;E.“不考虑详略,而是巨细兼收”错。)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