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线段EF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E、F.(1)如图①,当∠A=25°,∠APC=70°时,求∠C的度数;(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EF上运动时(不包括

发布时间:2020-08-07 07:24:02

已知AB∥CD,线段EF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E、F.

(1)如图①,当∠A=25°,∠APC=70°时,求∠C的度数;
(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EF上运动时(不包括E、F两点),∠A、∠APC与∠C之间有什么确定的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当点P在线段FE的延长线上运动时,(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试探究它们之间新的相等关系并证明.

网友回答

解:(1)过点P作PQ∥AB,
∴∠APQ=∠A=25°.
∴∠QPC=∠APC-∠APQ=45°.
∵AB∥CD,PQ∥AB,
∴CD∥PQ.
∴∠C=∠QPC=45°.

(2)∠C=∠APC-∠A.
证明如下:过点P作PQ∥AB.
∴∠APQ=∠A.
∴∠QPC=∠APC-∠APQ=∠APC-∠A.
∵AB∥CD,PQ∥AB,
∴CD∥PQ.
∴∠C=∠QPC.
∴∠C=∠APC-∠A.

(3)不成立,新的相等关系为∠C=∠APC+∠A.
证明:设AB与CP相交于Q,则∠PQB=∠APC+∠A.
∵AB∥CD,
∴∠C=∠PQB,
∴∠C=∠APC+∠A.
解析分析:(1)直接求解比较困难,需要过点P作AB或CD的平行线,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果.
(2)只是将(1)中的具体问题变成了探求一般的结论,因此解法同上.
(3)是(2)的变形,两者比较,只是P点位置不同,也可以仿照(2)的做法,过点P作平行线,还有如下解答的做法.

点评:本题三问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发散思维能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