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校外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支架PAB,于是他们利用手中已有的工具进行一系列操作,并得到了相关数据,从而可求得支架顶端P到地面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0-08-09 07:45:39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校外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支架PAB,于是他们利用手中已有的工具进行一系列操作,并得到了相关数据,从而可求得支架顶端P到地面的距离.
实验工具:①3米长的卷尺;②铅垂线(一端系着圆锥型铁块的细线).
实验步骤:
第一步,量得支架底部A、B两点之间的距离;
第二步,在AP上取一点C,挂上铅垂线CD,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量得CD和AD的长;
第三步,在BP上取一点E,挂上铅垂线EF,点F恰好落在直线AB上,量得EF和BF的长.
实验数据:??? 线段??ABCD?AD?EF?BF?长度(米)??2.5?10.8?1.2?0.6?问:(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请你计算支架顶端P到地面的距离(精确到0.1米);
(2)假定你是该小组成员,请你用一句话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感受.

网友回答

解:(1)∵△ACD∽△APG,
∴CD:PG=AD:AG,即1:PG=0.8:(0.8+1.7+0.6+FG),
化简得:0.8PG=3.1+FG①,
又∵△BFE∽△BGP,
∴BF:BG=EF:PG,即1.2:PG=0.6:(0.6+FG),
化简得:PG=1.2+2FG②,
①×2-②得:PG=≈8.3m.

(2)通过本次活动我学会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动手和动脑.(本题总结性强,可以灵活多变.)
解析分析:(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P点到地面的距离即可.
(2)结合(1)的阶梯过程,本题主要应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点评:本题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P点到地面的距离,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