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人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8:0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拜谒人生(节选)  ①我们生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过早地刺疼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在我陪哥哥到他们学校去的时候,哥哥就曾指着那时在校园上空随风抖动的旗帜,告诉我说,这不是我们中国的旗帜。中国,中国,我们是在沦陷的日子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那时我们就已经知道,天赋我们是一个中国人,但要做一个中国人,却要我们为此付出一切。  ②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使我们过早地建树起了最高的人生追求。每到黄昏时刻,我们早早地关上院门,这时我们一起立在老祖父长长的书案前,一笔一划地在他的指点下学习书法。横要平,竖要直,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字和对于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那时我很小,我是站在小凳儿上,才能把手臂抬到书案上握笔写字的,字写得不像个样子,但我心里非常骄傲,因为我知道,我在写中国字,我是一个中国人。  ③老祖父的书案很高,站在小板凳上,身子要立得很直很直,初站到板凳上,还有一点骄傲,觉得自己能和哥哥一起读书写字,也是老祖父对自己的一种宠爱。但没过多久,小板凳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立直着的双腿开始发酸,挺直着的胸背也感到微微作疼。但老祖父还是在一旁看着,极是严格的指指点点,墨没有蘸满,笔没有握牢,身子没有立直,头没有抬正,而且只许服从,不允许争辩,就这样陪着哥哥一起做完功课,当我们离开书案时,虽然感到有点劳累,但心里感到极是充实。  ④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家长的挑剔,这是一种对于人的尊严的启蒙,做人,就要时时挺直胸背,做人就要高高地抬起头颅。中国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这种对于人生的敬仰。  ⑤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了自己的人生。  ⑥做人,绝不仅仅是一种天赋的权利,而做一个中国人,绝不仅仅是黄皮肤和黑眼睛,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⑦至今我记得那一幕景象,一位近亲,于沦陷期间因一时的得意而不可一世。一天,在他到我家来的时候,我看到老祖父对他的鄙视和冷漠,老祖父甚至不让我们去和他打招呼,只一个人冷冷地和他对坐着,一言不发,一直坐到他无趣地走出了我家的院门,老祖父也仍然没有和他说一句话。直到把这位不速之客送走,关上院门,老祖父才把我们招到他的书房里来,对我们讲,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荣华富贵。  ⑧我很小,我不懂得太深的道理,但那时家庭一时的贫穷,却使我心中有一种安全感,特殊的价值观念,中国人总是把财富和财富主人的品德连在一起评价。“肥马轻裘”四个字中,含有社会批判的内容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财富观,从小就深深地印记在我的心里。  ⑨历史因其公正,而对许多人就变得无情。当异族入侵者被中国人民赶出我们神圣的土地之后,那些背叛过父老乡亲的人,受到社会的惩处,这种惩处不仅仅是法律的追究,更严厉的惩处,却是全社会的歧视和谴责。  ⑩仍然是那位曾经显赫一时的近亲,在他又到我家来恳求宽恕的时候,老祖父把他拒在了门外,我看到了那凄切的景象,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歧视的目光。因为他把人生当做赌博,而这场赌博中,他输掉的是自己。  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过早地刺疼了我们幼小的心灵”。①“心灵”为什么被“刺疼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②联系全文来看,作者说“过早”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2.作者在较长的篇幅里,写了一段有关“长书案”和“小板凳”的经历。①作者对“长书案”、“小板凳”怀有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②“长书案”和“小板凳”的细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过15个字)3.第八自然段谈到“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财富观。”根据上下文试概述这种“财富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三项是[  ]A.作者所受的启蒙教育,更多的是“要做一个中国人”。其中第一自然段有三个用着重号标出的“中国人”,它们所指不尽相同。B.这篇写人散文,笔含深情,刻画了“老祖父”的形象。他严格教人、正直做人、挑剔律人、冷漠待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全文以异族正在入侵、民族面临亡国为背景。这样,“我”所感悟的人生,就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为基本内涵。D.在第六自然段,作者认为做人包含两个方面,即“天赋的权利”和“人生的选择”。下文“一位近亲”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人生该怎样“选择”。E.本文卒章水到渠成的一句,“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它作为本文的主旨,独立成段,命意深刻、警策世人。F.文首“校园上空随风抖动的旗帜”和文末“瑟瑟的秋风”是穿插于叙事中的景物描写,都渲染了气氛,但又各有侧重:或侧重社会环境,点明时代特征或侧重自然景物,暗示人物下场。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须用血肉之躯来维护人(民族)的尊严。(校园上空飘扬的不是中国旗帜)  ②很小就要意识到民族的危亡。(很小就要拜谒人生)  2.①骄傲敬畏  ②见证了我学着开始自己的人生  3.安于清贫正直,耻于为富不仁  4.ADF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