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7:36

阅读文段,回答1~5题  ①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团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萄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这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②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魲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1.为什么说果子的成熟时期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对第①段的分析,选出不合理的一项[  ]A.本段作者以点带面写了果树,即以枣树为主,还提到了柿子、葡萄。B.在描写枣树时突出了树遍布之广,形体之独特,果子颜色宜人的特点。C.作者借赞美北国果树结果实的美,赞美了北方劳动人民的勤劳,因为只有劳动才有收获。D.“也是一种奇景”中的“也是”表明北国果树构成的景色只是奇景之一,与上文的秋风、秋雨、秋色相对应。4.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不及北方的理由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南国的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魲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一句中的修辞手法及通过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意义,以下已作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A.秋味在世界上要数中国,在中国要数故都,不用修辞手法加以描述不足以说明秋味之浓。B.这一句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使故都的秋在同南国之秋的对比中得到形象的描述。C.这一句用了比喻、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多方面描述了故都的秋味是浓烈和深长的。D.四个比喻和四次对比突出故都秋味的浓烈、敦实、深长和厚重,深刻而全面,耐人寻味。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因为在满处的果树上,形、色、果把北国装扮成了清秋的佳日  2.过了这个时期北方便是尘沙灰土世界  3.C  4.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5.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