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散”与“文”(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7:5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各题。散文的“散”与“文”(节选)朱向前  为什么叫“散文”?——先哲有言:“散文就是和友人松散地聊天”,“散文就是思想的散步”,“散文就是散漫的文体”,“散文就是自由”云云。种种说法,多不离一个“散”字,在我看来,这个“散”字强调的是一个散文家的本色的轻松自然的流露。因为散文既没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少有小说的情节和故事,它主要不依靠“行头”来支撑和夸张自己——不要堂皇气派的西装革履,也不要珠光宝气的晚礼服,它只是身着泳装松散随便地走向海滩,在阳光下裸露真实的胴体,正所谓“是大英雄自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如此说来,一篇散文的好坏和它的形式技巧的干系反倒不大了,而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一个天生丽质的“真身”,有则嬉笑怒骂皆成佳构,无则扭捏作态终是废话。只是这“真身”涵盖甚广,它包括一个人的才情、学养、个性、气质和人生历练乃至眼光、胸襟与品操等等。换言之,散文就是一个人的全面展示,一个散文家的修炼过程,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人生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不大容易做出真散文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同意这样的一种说法的:诗歌是属于青年的,而散文更属于中老年。因为前者需要一种如火的激情,而后者则需要一种如水的心境。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入世渐深,经历了几番人世沧桑之后,开始把很多事物推远了,看轻了,看淡了,进入了一种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与超脱的境地,才有可能获得一副审美的心情与眼光,从而写出真正的耐得咀嚼的韵味悠长的美文。就像大自然,春天的繁华热闹,夏天的炎热躁动,才能迎来秋天的清淡宁静;亦如太极高手,内心深厚却从容不迫,没有了虎气,没有了狮吼,只剩得了鹤步的悠闲。故而,我们读中年以后的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就更能体会“愈老的姜愈辣”这句话的内涵了。就心当前文坛论,几把做散文的好手也大都是年届不惑之后才更见出炉火纯青的火候的,无论是余秋雨的底蕴丰厚,还是张承志的沉雄苍凉,也无论是贾平凹的清淡古雅,还是周涛的气势恢宏,莫不可作如是观。从这一角度看,散文对于青年人来说倒未觉得是一种十分相宜的文体。1.“它只是身着泳装松散随便地走向海滩,在阳光下裸露真实的胴体”,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与超脱的境地”这一句是从陶渊明的哪一句诗点化而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应该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三项是[  ]A.散文的好坏与其形式技巧的关系不大。B.好的散文应当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C.无散淡心境不易写出真散文。D.散文文心的散淡与悠远于青年人不甚相宜。E.散文高手大都是年届不惑之后才见炉火纯青。F.人生不到一定境界是不大容易做出真的散文来的。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散文之“散”应该是散文家本色的轻松自然的流露。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青年人因为涉世不深,阅历尚浅,难以达到淡泊与超脱的心灵境界,所以不大容易写出真的散文。  4.BCF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