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3: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有政声。历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 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杀罪,其母与弟及佣工某加功,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杀在十三日,乃缓系诸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鸣②,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 《清史稿》 [注]:①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②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贵州乡试   典:主诗、掌管 B.治狱明慎    治:审理 C.当顾氏、杨三谋杀罪 当:理当 D.坐滥委运弁降四级  滥:随意、任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奕畴治狱明慎的一项是(  ) ①奕畴阅供词,疑之 ③奕畴使干吏侦之 ③狱既解,乃生子铭皖 ④株连皆省释 ⑤请年遣令回籍  ⑥在任五年,运务无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奕畴在山西先后任宁武、平阳知府,在当地声誉很好,后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降职。 B.李奕畴任安徽按察使时因平反顾氏冤案被民间传颂,在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 时,得知只是百姓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于是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 C.李奕畴任漕运总督时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 D.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儿子李铭皖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     (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     (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网友回答

1、C(当:判罪) 2、B(③是李奕畴治狱明慎的回报⑤是李奕畴宽厚待民⑥与治狱无关) 3、B(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是李奕畴任浙江巡抚时的事。) 4、1)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冤案。 (2)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博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 (3)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些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