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3: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朱熹传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会浙东大饥,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移书他郡,募米商,蠲①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有旨先行漳州经界。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明年卒。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注】①蠲juān:免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格:规定   B.常病经界不行之害   病:忧虑   C.申乞致仕,明年卒   致仕:退休   D.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训:教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至人不及知     间以诗记所遭   B.悉厘而革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仕于外者仅九考    今者项庄拔剑舞   D.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蜩与学鸠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主持南康军时,正值当地发生严重旱灾,朱熹很重视救灾措施,百姓大多得以活命。   B.浙东大饥荒时,朱熹单车独行,外出考察百姓疾苦。州县官员害怕受到惩罚,就有人毁谤朱熹政务荒疏。   C.朱熹家境一向贫寒,以致常常断粮,学生从远方来求教,他只好与学生共食粗劣的食物。   D.朱熹为学强调敬事上天,加强自我修养。死后,朝廷把他注释的“四书”定为学校的教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2)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网友回答

1.D训:解释 2.A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   B.表承接/表递进 C.代词,…的时间/时间名词后表提顿 D.介词,和/连词 3. B.“州县官员害怕受到惩罚,就有人毁谤朱熹政务荒疏”错,应是“有的不惜弃官离去”。 4.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5.(1)(朱熹)写信给其他州郡长官,(要求)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 (2)常常向别人借贷才能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抗灾救民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奏请皇上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又正赶上浙东发生打饥荒,朱熹被改任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他当天就独自前往赴任,并立即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州县的官员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灾救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作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说:“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光宗即位后,朱熹调任漳州知州。他上奏章请求免除漳州属县的无名杂税七百万贯。又认为当地的风俗不合礼仪,采录古代丧葬嫁娶的礼仪,公布于众,让人们熟知,并命令父老讲解,用来教导子弟。朱熹还常为经界法不能实施忧虑,他认真考察有关事宜,选拔人才,制定丈量土地的方法,写成奏章上报给朝廷。皇上降旨,让他先在漳州实行经界法。庆元四年,朱熹因年近七十,请求辞官,第二年去世。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九年,朝中做官才四十天。朱熹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需向别人借贷才能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理”以获得知识,反过来亲自实践所获知识的实际效用,而把敬事上天作为修行立德的途径。他曾经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 。朱熹死后,朝廷把他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与学生的问答有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