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5月22日给余思牧先生回了信,这封信在余思牧所写《淡交如水,大道若弦——记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一文中被部分引用: 关于巴金和冰心的友谊,已分别问过冰心家人和小林,大概情况是:巴金从小就爱读冰心的作品,仰慕其人品、文品。抗战时在重庆他和冰心同在一个城市,有往来。真正往来多是解放后,几次一同出国。特别是“文革”后更是相互惦念。冰心卧室柜上就放了她的已故丈夫吴文藻教授和巴金的照片。他们两家,巴金和冰心以姊弟相称。小林说,她母亲萧珊,冰心很喜欢。解放后,萧珊在《收获》做编辑,与冰心来往较多,也对冰心和巴金友谊的加深有促进。 我以为除上述外,冰心对巴金为人为文的高度评价(尤其为人)是最重要的原因,冰心常说“巴金是讲真话的”。 余思牧认为,我信中所说“是有道理,有根据的。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的坦率、坚强、友善”。 两位大师纯真亲密的友谊是文学史永远值得研究,但难以穷尽的文学话题,我以为。 1.巴金与冰心的友谊是怎样形成的?请简要概括这种友谊形成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金和冰心友谊的基础是什么?他们为人为文的共性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是个倒装句,为什么使用倒装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在节选部分的第二自然节中有这种真挚纯洁的友谊形成的大致过程,概括时可以依据时间的顺序。 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理解,在文章节选部分的最后部分有余思牧对他们友谊的评价。 3.这句话的正常语序是“我以为两位文学大师纯真亲密的友谊是文学史永远值得研究,但难以穷尽的话题”,但这样就不能突出陈述的对象。 1. 巴金小时候爱读冰心的作品,仰慕其人品、文品。抗战时与冰心同在一个城市,有往来。解放后,几次一同出国。“文革”后更是相互惦念。 2. 巴金和冰心友谊的基础是: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的坦率、坚强、友善;为人为文的共性是“讲真话”。 3. 使用倒装句是为了强调宾语,即“两位文学大师纯真亲密的友谊”,这样说突出了巴金和冰心的纯真友谊。起到了强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