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为何再袭四川?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22:04:43

阅读《强震为何再袭四川?》一文。(10分)2013年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在巨大的天灾背后,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这一次依然是四川受难?之前有一种说法是“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那么雅安这次的大地震为何还会发生?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有一股强大的应力撕裂了它,而这股应力,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提供了巨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巨大的断裂系统。根本原因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这两个大陆之间的相撞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摘自新浪微博,有删改)1.文中画线句中的“大致”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文内容回答问题:为何四川多发地震?(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以“强震为何再袭四川?”为题,有何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不能,“大致”表估计、推测,并不完全肯定(1分)。用了“大致”表明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差不多排在西部的山区里,但并不完全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排在西部的山区”,太绝对化,和事实不符(1分)。2.四川西部正处于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带(2分)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便构成惨烈的地震(2分)。3.采用设问句(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强震再袭四川的原因(1分)。
【解析】1.试题分析:将“大致”一词删去,看看句意表达有什么变化,分析这个变化,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分析理解。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点评:本题属于说明文学习中的常规问题,易于理解作答。说明文讲究用科学地态度真实准确的说明事物,传播知识,所以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与写作时要多加注意。2.试题分析:从第二第三段中找出相关文字信息作答即可,一是地形的原因,“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二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青藏高原提供了巨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考点:梳理信息,概括要点。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提示明确。概括要点,要了解所叙述的事物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多的,要逐一概括。3.试题分析:从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来看,“再袭”,醒目,引人注意,也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提问题的形成,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考点:标题的作用点评:本题不难,标题简单,易于理解。文章的标题是很重要的,它是文章的眼睛,往往突出了文章的重要内容,理解好标题,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