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郭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其变,及入见,帝慰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轿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田承嗣傲慢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使进退,若部曲然。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方时多虞 虞:诈B.遭幸臣……短毁 短:陷害C.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 发:发现D.麾下宿将数十 宿:过去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为”相同,“然”和“而”不同B.两个“为”不同,“然”和“而”不同C.两个“为”不同,“然”和“而”相同D.两个“为”相同,“然”和“而”相同3.对下列句中的代词称代内容的说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其变 “其”称代郭子仪B.及入见,帝慰之 “之”称代郭子仪C.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 “其”称代郭子仪派去的使者D.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 “之”称代李光弼4.能够表现郭子仪“宽厚得人”的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②后皆为将相显官③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④子仪封币道其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子仪曾遭到鱼朝恩等人的诋毁,但他仍宽大为怀,甚至对鱼朝恩本人也是这样。B.田承嗣为郭子仪弯膝下拜的原因,就是因为郭子仪“待上诚,御下恕”,为人宽厚得人心。C.李灵耀占据汴州作乱,而没有劫获郭子仪的“封币”,在于他认识到郭子仪幕府人多,将相显贵。D.郭子仪,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不怕小人谗言与离间,“待上诚,御下恕”,深得人心。
网友回答
答案:B;C;C;D;C解析:1.B;2.C;3.C;4.D;5.C提示: 1.提示:A项意为“忧患”;C项意为“发掘”;D项意为“老”。 2.提示:①句“为”意为“替”,②句“为”意为“是”;③④句中的“而”、“然”表示转折。 3.提示:“其”应指代承嗣。 4.提示:①表现其宽厚;③表现其“得人”;②④无此义。 5.提示:李灵耀之所以没劫郭子仪的“封币”,原因应是基于郭子仪宽厚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