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7: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第一句中加粗的“泻”字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2)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4)文中“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的“画”用得极为恰当,若换成其他词,则会失去这种表达效果。请分析“画”字用在这里的好处。(5)这段文字中描写灌木和柳树,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6)“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酣眠”与“小睡”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分别指的是[  ]A.满月与淡淡的云。B.满月与淡淡的云遮住月色。C.朗照与被淡云遮蔽后的疏朗的月光。D.朗照与朦胧的月色。(7)下面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网友回答

答案:6.C;7.A;解析:(1)  答案:“泻”字紧扣了“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准确地写出了月光像流水般倾泻,又绝无声响。  解析:要注意比喻的特点,找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  答案:因为“不能朗照”,很静,很朦胧,恰恰符合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想超脱。所以作者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解析:周围的景色正与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相符合,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内心感情。(3)  答案:通感(移觉)。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仿佛把人带入一种幻境,收到美的艺术效果。  解析:最后一句中视觉的“光与影”与听觉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用“旋律”“名曲”喻指“光与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作者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勾画而诉之于听觉,因为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其相通之处。不能把通感简单理解为感官的转移,这种理解没有什么意思,更不足于说明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塘中的月色”的光和影的和谐,本来就是在满足现有的视觉体验之外,同时还满足着审美主体的听觉体验,这两种审美体验是同时交互着进行的,而不是由一端到另一端的静止不动。(4)  (1)体现了倩影之美。  (2)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5)  答案:从侧面写出月光的轻盈荡漾。  解析:写“灌木”的“黑影”和“柳树”的“倩影”,目的是从侧面来表现月光。(6)要思考比喻的相似点,然后去找出本体。C项最为准确。(7)题干句与A项修辞手法都为“通感”。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