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7: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分析上面这段语言描写是怎样刻画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的?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这段语言描写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明“复取璧”的缘由,蔺相如先说明献璧的由来,赵国群臣因不相信秦国,故不愿献璧;而相如则出于对秦国的信任和秦赵之间的友好,坚持把璧送来,这样便突出献璧全在一个“诚”字。接着临时设辞,说明赵王送璧的隆重礼仪,突出赵国对秦国的礼敬。然而秦国又是什么态度呢?蔺相如迅速抓住秦国破绽进行反击:“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这一切都证明秦“无意偿赵城”。这便有力地说明了,赵献璧有理在先,秦得璧无理在后,因此“复取璧”是完全正当的行动。这段语言充分表现了蔺相如的机变和善辩的才能,他总是能随时随地为自己找到正当的理由,又能迅速敏捷地发现对方的破绽,从而使自己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第二层意思表明与璧玉共存亡的决心,充分表现了他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提示:本题旨在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进一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