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两会 关注最多的焦点问题依然是民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收入

发布时间:2021-02-21 01:09:38

2010年“两会”关注最多的焦点问题依然是民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收入分配到“三农”问题。公平、公正成为两会的热点词。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历届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当收成时……(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实践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思想观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不能真正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网友回答

答案:

(1)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原因:它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平等,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历史潮流。

(2)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入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

(3)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措施: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等。

(4)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等。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5)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