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圃丽日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6: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蔬 圃 丽 日陈幸蕙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黄昏时分,我和婆婆到月光山下的田里摘取新鲜的甘薯叶,充当晚膳。    碎石路上,几个戴笠荷锄的农人,牵着壮硕的水牛,蹒跚而归,婆婆和他们一一亲切地打招呼。简短对话的客家余音,回荡在清寂安静的暮空里,显得格外温馨。    来到田里,婆婆利落地割下一大把鲜嫩的茎叶,然后就着山间流下来的白花花的泉水,漂洗干净。婆婆把菜洗好了,随意割下一段柔韧的藤茎,就那么轻轻一扎,便把一捆甘薯叶交到我手里,脸上带着满足的神采说:“你看妈种的,真嫩啊!用猪油炒一炒特别好吃。”    我从婆婆那只布满皱纹的手中接过青翠的蔬菜,心里忽然百感交集。那是和生活奋斗过的一双手,是握过锄头.拔过草.施过肥也收获过的一双手。小园中碧叶离离.果实累累的景象正是这双手创造的。晚餐桌上,婆婆一如往日,谈笑家常。几样清淡的菜肴,在她看来,竟是如此芳鲜适口一一蛋,是方才从鸡窝里捡拾起来的:豇豆,是老邻居特地送来请她尝鲜的;紫茄是暮春下的籽,近日收获的;而甘薯叶则是从自家田里刚摘回来的。这里只有乡野之间淳朴的人情和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生活趣味而已。那是一个拮据的年代,月光山下的每一个人,都曾吃过相当多的苦,三餐不继是常有的现象。因此每逢甘薯收获的季节,婆婆从田里挖出那种埋在地下的果实后,便如获互室般地刨去皮,再细切成片,遍撒在老屋前的晒谷场上,任由烈日收干水份,直到甘薯片成为洁白酥脆的干粮,这才一一收拾贮存起来。生火煮饭的时候,就在锅里放上甘薯片,熬成稀粥,以度过每一个刮见米缸缸底的日子。在月光山下那块面积不大但却肥美的土地里,婆婆曾种过香蕉.柳丁.莲蓬.椰子和蔬菜。然而果园也好,蔬圃也好,无论哪一个时期,婆婆似乎总不忘种植那匍匐在地,生命力极强的甘薯。生活如此艰辛,但日子在省吃俭用.不怨不尤之中,也自有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存在,并且由于对未来的远景抱着一份虔诚美好的信念,因此所有的清贫困苦,也并不能削减什么,剥夺什么,倒反而在极有限的物质环境里,开始对食物存有一种敬谨之心,觉得温饱平安是莫大的幸福,来自大地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贵而值得感谢。当然,生活中种种苦涩,也曾使人流泪,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曾催人衰老,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当岁月流逝,所有流汗淌泪的日子都成过去,当种种苦涩已化为唇边云淡风清的一朵微笑时,或许那就是我们收获生命果实的时候了吧?苦涩之所以可回甘,苦涩之中.苦涩之后之所以不乏甜美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曾尽心生活,那是因为对于人生,我们已俯仰无愧的缘故。许多年过去,历经都市生活的浮浮沉沉,尝过人生路上的几番风雨,我想起婆婆,想起了南台湾丽日之下那一方生意盎然的蔬圃,我开始了解了“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真义。 (本文经编者删改)16.本文2至5段表现了婆婆怎样的特点?分三点回答。(3分)17.文章第6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甘薯片的制作过程?(4分)18.“所有的清贫困苦,也并不能削减什么,剥夺什么”。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19.(1)作者为什么说“我开始了解了‘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真义”?(3分)   (2)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分) 

网友回答

16.①对乡亲亲切友好。(1分)(或“亲切”;或“与乡亲关系融洽”)②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1分)(或勤劳;或“用双手和生活奋斗”)③面对清贫的生活,心态乐观。(2分)(或“满足”“知足”或“随遇而安”)17.写出物质生活的贫困艰辛,表现婆婆的勤俭.善于持家。18.清贫困苦不能削减或剥夺人们心安理得的踏实感(2分)以及对远景虔诚美好的信念(2分)(或“乐观的生活态度;忍耐.奋斗.向上的意志”。或“对生活的满足感;坚韧的意志”)(表达形式不限)19.⑴因为都市生活的浮存.婆婆安于清贫的乐观心态使作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或“因为作者经历了都市生活的浮沉后,对婆婆安于清贫的乐观心态有了更深的感悟,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作者说了解了‘繁华落尽见真纯’的真义”。(3分)(表达形式不限;要点:作者经历1分,婆婆的生活态度1分,对人生认识更深1分)⑵先叙后议。(2分)(或“叙事为抒情议论作铺垫”;或“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