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悔堂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5: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壮悔堂前独徘徊阚则思11月初的归德府商丘,已是落叶飘零的深秋了。青砖勾勒的城墙、褐瓦漫顶的城楼和斑驳古旧的牌楼,无不透出一股遥远而又苍凉的味道;素面朝天的千年古城,像一幅褪了色的画卷,演绎着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见证了那远逝的风雨飘摇的时代凝望那斑驳的古城墙,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年归德府,百代风流人,侯方域也许并不是最出名,但肯定是最落寞的,就连那座落在古城小巷里的壮悔堂也显得格外残破、孤寂。正赶上商丘有关部门开始对壮悔堂进行整修,秋风、落叶伴着零落的残砖废瓦,更添感伤怀远之幽情。那是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古楼.曾经的雕梁画栋,如今已是物是人非。走进去,一张黑色的书案后,一男子挥毫欲书,旁边一佳人正为其研墨。这便是《桃花扇》中的两位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而夸这两座粗糙的泥塑人物神情竟显得那么呆滞,身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一如那段早已尘封的往事。从那一扇扇半开半闭的门窗望去,里面空荡荡的,充满了遗憾和神秘的气息,一如壮悔堂主人那落寞悔恨的神情。壮悔堂右侧重修的翡翠楼(人称香君楼),如今也是大门紧锁。李香君那一缕香魂早已渐行渐远。孔尚任一出《桃花扇》,使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成为绝唱。《桃花扇》不仅是明清传奇戏曲的压卷之作。更展现了晚明那个风雨飘摇、日渐式微的朝代的背影。“时穷节乃见”,在“烂若桃花”的晚明,挺身而出坚守气节的不是以道德文章为标榜的知识分子侯方域、钱谦益之流,而恰恰是那些传统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女子李香君、柳如是们。她们将个人的悲剧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一起放到了历史的天平上,体现出了一种完美的民族气节与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在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面前,“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泰淮名妓李香君尚能保持民族气节,与侯方域相约归隐不成后,抱憾而终,而晚明“四大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被誉为“文学韩愈,诗追杜甫”,却放弃了先前积极抗清的志向。随风而转,在大清顺治八年“出乡应试”。过去的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独立的经济力量,大多走出仕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因而才会出现怀才不遇、忧郁愤世的文人,一旦国破家亡,他们便无所依托。从大的历史进程来看。对这种做法并不能过多责怪,但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不能坚持自己的操守终究令人悲哀,这表现了中国文人孤傲而脆弱的一面。抚读侯方域的《壮悔堂记》,令人唏嘘不已。我分明从这里听到这位“雪苑侯生”发自肺腑的悔悟和叹息。那个刻骨铭心的“悔”字,写出了明末清初那一代文人的心路历程: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苦闷和彷徨。其沉痛的兴亡之感,已经超越了对旧日裙屐笙歌、繁华往事的缠绵追忆。而“悔”的另一个缘由,便是愧对“血溅桃花扇”的李香君了。正是这位明辨是非的青楼奇女子,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写下了壮美的一页。难怪林语堂会感慨地说:“她的政治志节与勇教愧煞须眉男子。”然而可叹的是,如令人们更多怀念的是她们美丽的身影,而那富贵不能淫、权势不能屈的人格操守还有多少人在怀想?  【注】侯方域三十五岁时,李香君去世。侯将书斋改名为“壮悔堂”。两年后侯亦去世。12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侯方域将书斋改名为“壮悔堂”。 既表达了他对香君之死的愧疚之情,又显示了明末清初一代文人“出乡应试”复杂的心路历程。B 第二段花了不少笔墨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泥塑像,既是对他们忠贞不渝爱情的赞美,也是为了衬托侯方域卑微的人格。C 作者认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女子李香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民族气节,“愧煞须眉男子”,不能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D 本文以怀古为切人点,谈古论今,纵横开阖,内蕴丰富,且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典雅流畅,文章气韵生动,可读性强。E 本文两次涉及孔尚任的《桃花扇》,把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叠合在一起,拓展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思古感怀的主旨,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13.仔细品味第一段画线句“素面朝天的千年古城,像一幅褪了色的画卷,演绎着哀婉  凄美的爱情故事,见证了那远逝的风雨飘摇的时代”,指出这一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                                                                                                                                                                                                                                                     14.本文记游,却有大量的议论,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                                                                                 

网友回答

12.(5分) B E(B.“对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的说法有误,文中无此信息;目的不是为了“衬托侯方域卑微的人格”。E.“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的说法有误,《桃花扇》是文学作品,引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强真实性。)(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3.(4分)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沧桑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把枯燥的历史事件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又为全文定下了感伤的感情基调。(判断1分,分析3分)14.(6分) 答案示例:作者对现代一些人注重浮华外表,不看重内心操守深表担忧,借与壮悔堂相关的两个人物在民族气节、人格操守上的不同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在用李香君的壮美警示世人。(如从传统知识分子的经济社会地位、中国文人孤傲而脆弱等方面进行探究,言之成理亦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