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标点符号

发布时间:2020-07-26 15:25:05

如上

网友回答

标点符号的来历
  古时候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之处为“读”(音逗)。
  所用符号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都是读书断句标志。宋朝用“。”“,”来表示句读。
  1897年广东东芜人王炳耀在我国原有断句法的基础上,吸收外国新式标点,初拟了十种标点符号。 “五四”运动期间,标点符号随着白话文的兴起日趋完善。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出了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因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9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公布了十四种标点符号,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有了统一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由来:
  (1) 西洋:
  其标点符号,相传是由亚历山地利亚的文法家亚里士多芬所创造,在西元前二百年前传入希腊,当时的符号较为简单且缺乏统一。西元一五○○年,义大利威尼斯的印刷家马奴提斯(西方标点符号之父),予以整理增订,后来广为欧洲各国所采用。
  (2) 中国:
  A.古代: 山西省「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其盟辞中就有重文符号、句读符号。从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中可知:分段和句读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秦。《礼记.学记》有所谓「离经辨志」法,即将每个句子隔开二、三字来书写。
  B.汉唐: 当时学者章句训诂,才开始用句读,如王逸作《楚辞章句》。而句读或称句投〈马融.长笛赋〉、句度〈皇甫湜.与李生书〉、句逗《法华经》。
  当前多数学者认:汉代的「句读」是表示诵读的停顿,长的停顿叫句 → 表示语意完整;短的停顿叫读→表示语意未完整而必须停顿。《说文》中有「、」「?」,分别表示「绝止」「钩识」。但当时标记句读的符号未尽一致。
  C.宋代: 馆阁校书,开始用「从旁加圈点」之法,见宋 《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
  D.清末: 一般文人用「浓圈密点」来表示其所赏识的文字,将从前具有「文字理则」的符号变成鉴赏之符号,分章断句更是普遍。
  E.民国初年:胡适与马裕藻等人,以古代旧式标点符号(句读号)为基础,并吸收西方标点符号,拟订出「新式标点符号」,极力鼓吹制订统一的标点符号之重要。
  民国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国语促进会」正式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共计十二个)议案」,呈送教育部审议,而于民国八年底公布实施,
  共计十四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音界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