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六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

发布时间:2020-08-08 07:18:14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六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D点的速度VD=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1,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是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和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3)某组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程中应保持______不变,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利用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进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采用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难以直接得到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所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那么,可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
的条件是______
③利用上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为图3所示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图象为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网友回答

解:(1)D点的瞬时速度=0.71m/s.根据△x=aT2得,a=.
(2)用平行四边形画出来的是理论值,所以理论值为F,和橡皮筋同线的那个是实际值,所以实际值为F′.通过比较F、F′,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3)①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程中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mg-F拉=ma????? 对M:F拉=Ma
解得:F拉=,当M>>m时,即当砝码和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和盘的总重力.
③甲同学测量的图线发现,当拉力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知平衡摩擦力过度,即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乙同学测量的图线发现,当拉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仍然为零,知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