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的诗意是什么,《浣溪沙》这首诗的诗意

发布时间:2020-07-10 05:36:13

浣溪沙的诗意是什么,《浣溪沙》这首诗的诗意

网友回答

一、
    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②。潇潇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将白发唱黄鸡⑤。
    『译文』
    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注释
    ①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潇潇:形容雨声。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伤悲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question/98243709.html
    二、
    苏轼的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对不?

网友回答

热心网友
  2015-08-20
  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