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宪成1-9题 ①西部阿拉善是著名的骆驼之乡,牧驼人世代散居大漠深处,独守一方天地。久负于驼背上,天之高远坦荡,地之雄浑辽阔,摇晃出了精悍淳厚的民风。 ②长期以来,牧驼人对居住条件不甚重视,也就谈不到对此费尽心思捉摸什么。逐草而居,置一黄泥土屋,开一门一窗。尤其那窗,实在是不敢多加恭维的,倒不如称之为“洞”来得更贴切,其大小仅容纳一只牧狗出入而已。先糊糙纸,再蒙塑料布,后代之以玻璃,均因其小而阳光被拒于屋外,便黑得十分醒目,偶有远足者涉入,见其形状忍不住感慨,土屋与道道连绵起伏的沙梁天然浑成,再飘起一缕炊烟,简直就是一座烽火台。 ③窗是什么?倒可以悉心捉摸一番。窗是自然之物,更属心灵之物,物质的与精神的现实契合而成。从远古有巢氏起历历叙出,或许可写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书呢。我就是牧驼人之子,在大漠深处生活了十六年,我熟知牧驼人的窗,包括物质的窗和心灵的窗。牧驼人的窗,从某种功利的目的讲,的确无须开得很大,这与日久形成的生活习性相关。不读书不论文,“骆驼经”滚瓜烂熟于肚腹,牧驼人甚至能分辨出每峰骆驼蹄印的细微差别!此乃其一。其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屋外操劳,既不用窗了望什么,也不用窗吸收什么。晨起步出便拥有了大片阳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形式。作为牧驼人的后代,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更没有谁及早捅开我的心灵之窗,我的智性启悟得很迟。我的童年注定没有做工精巧的玩具,没有大人们刻意编排的优美童话。生命奔往主题的路途中,我却拥有太多的寂寞和孤独。后来,我便常想将这种感情诉诸文字。 ④如今,牧驼人的黄泥土屋不再像烽火台,取而代之的是砖墙红瓦的高屋大院。那窗,可是又大又多,前墙后墙侧墙都有,且有越开越大的趋势。坐在沙漠深处这样的窗前,同样又构成一种梦境。牧驼人的窗终于敞开,阳光倾泻而入,风声倾泻而入,电磁波倾泻而入。风力发电机高速旋转,收录机里流行歌星们的喋喋和嗲嗲如雷贯耳。晚间又有电视光影流溢,坐地日行八万里,美国总统走进寻常牧驼人家。情趣大来时,且酒且肉且歌且舞,不必担心舞姿不美歌喉不亮,需要的只是一种氛围。身置此境,倏忽感觉到处都是窗,收录机是窗,电视机是窗。这就是历史,抑或历吏的一个窗口。牧驼人终于告别以“洞”为窗的历史,可喜可贺。 ⑤隐隐地,我却又觉得了失去了什么,是那份宁静,那份悠远,那份与自然沟通默契的恬淡。窗外,草滩干枯龟裂,没有葱郁绿色。稀疏的梭梭举着颓败树梢,飞鸟不牺。骆驼的双峰不再笔直,处处可见倒毙的生灵,骨架苍白如初。大批牧驼人开始背离家园迁移到贺兰山下,垦荒种地去了。握惯牧驼鞭子的手抓起锄头的瞬间,牧驼人你感到了什么?我凝视这些固守大漠的牧驼人,心中不禁悲喜交加。他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那份与赞美新生活同时相伴的困惑与无奈,令人怦然心动。记得我参加一个有关养驼业会议时,有位畜牧专家厉声疾呼:“照此下去,骆驼之乡将名存实亡,成为无驼之乡。”言辞激烈语惊四座。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启动牧驼人的智性,打开牧驼人的心灵的另一扇窗,让科学知识的劲风长驱直入。在接受文明生活的同时,更要接受科学的生产方式。 ⑥在深夜的静谧里,我能听到大漠那沉重的呼唤。独坐窗下,我一遍遍翻阅咀嚼《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至此,心存悸动,眼睛便汪出一层湿润。 ⑦但愿窗外那座涤沥风雨的驼雕,不仅仅是一个象征。 1.文中描写沙漠景象“连绵起伏的沙梁”,“飘起一缕炊烟”,令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第③段中“某种功利的目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限12个字以内)(3分)3.第③段中提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形式”。第①段中对这种“生命形式”形象描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第③段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对第④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A.写牧驼人接受了现代文明生活。B.写牧驼人物质之窗和心灵之窗的巨大变化。C.写牧驼人经受了现代科技文明冲击。D.写牧驼人接受文明生活是历史的发展。6.第⑤段中写到“心中不禁悲喜交加”,其“喜”的原因是,________其“悲”的原因是________。(3分)7.文末“但愿窗外那座涤沥风雨的驼雕,不仅仅是一个象征”与上文“________”一句相呼应,表现作者________的情感。((2分)8.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3分)A.窗B.驼雕C.牧驼人D.黄泥土屋9.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限22个字以内)(3分)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大漠孤烟直 2.窗在生活中的用途 3.负于驼背上 4.本段第3句 5.C 6.牧驼人过上了文明生活;文明也带来了困惑与无奈(环境被破坏) 7.骆驼之乡将名存实亡,成为无驼之乡,忧虑 8.A 9.在接受文明生活的同时,更要接受科学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