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衷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衷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①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②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③继承者要开拓版图,④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的愈加辽远,⑤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藉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殊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1)第1自然段说:“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实际上说出了后人对宋诗态度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回答不得超过20个字)。宋诗□□□□□□□□□□□□□□□□□□□□(2)作者认为“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适当的比例感”,对宋诗评价,作者“适当的比例感”表现在哪里?(回答不得超过40个字)□□□□□□□□□□□□□□□□□□□□□□□□□□□□□□□□□□□□□□□□(3)作者认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和大不幸,并且具体分析了宋人学唐诗的两点成功和一处不足,根据文段的内容,请具体指出宋人学唐诗的成功和不足(按指定的格式书写)。成功的是□□□□□方面:即一是□□□□□□□□□□□□□□□□□□□□二是□□□□□□□□□□□□□□□□□□□□不足的一处是□□□□□方面:即:□□□□□□□□□□□□□□□□□□□□(4)第2段标有标号的一个句子大致可以分作五个层次,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⑤,结合文段的内容,这个句子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①  ②  ③  ④  ⑤(5)选出表述符合文意的选项。(有几个选几个,只写字母即可)[  ]A.宋诗从南宋开始,就为人诟病,金代的作者全都鄙薄宋诗。B.作者对唐代以后历代诗歌的成就的评价中,以宋诗为最,清诗次之。C.宋人在唐诗面前“学乖”“偷懒”,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D.明人讽讽宋诗“学唐诗而不像唐诗”,就是指其“惟肖而不惟妙”。E.宋人学唐诗而不像唐诗,正是其创造性和价值之所在。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  (2)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无须夸张、夸大它。  (3)技巧和语言方面某一个字眼或句法来自唐人却比他们工稳。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风格意境方面(或者:艺术方向方面)落入唐人的势力圈里(或者:不能超越唐人的界限,答“没有什么特殊的转变”也可以)。  (4)①|②③④⑤  (5)BE(A.并非所有金代作者全都鄙薄宋诗,后文:连他们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可证。C.宋人“学乖”是“在技巧、语言上精益求精”。D.这是作者对明人学唐诗的评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