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完整性是指什么
网友回答
计算机安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 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的量越来越大,如何保障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被丢失,是任何计算机应用部门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的硬、软件生产厂家也在努力研究和不断解决这个问题。
造成计算机中存储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病毒侵蚀、人为窃取、计算机电磁辐射、计算机存储器硬件损坏等等。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万种。恶性病毒可使整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崩溃,数据全毁。这样的病毒也有上百种。计算机病毒是附在计算机软件中的隐蔽的小程序,它和计算机其他工作程序一样,但综的功能会破坏正常的程序和数据文件。欲防止病毒侵袭主要是加强行政管理,杜绝行动外来的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插入防病毒卡或使用清病毒软件清除已发现的病毒。
人为窃取是指盗用者以合法身份,进入计算机系统,私自提取计算机中的数据或进行修改转移、复制等等。防止的办法一是增设软件系统安全机制,使盗窃者不能以合法身份进入系统。如增加合法用户的标志识别,增加口令,给用户规定不同的权限,使其不能自由访问不该访问的数据区等。二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盗窃者进入系统,没有密钥,也无法读懂数据。密钥可以是软代码,也可以是硬代码,需随时更换。加密的数据对数据传输和计算机辐射都有安全保障。三是在计算机内设置操作日志,对重要数据的读、写、修改进行自动记录,这个日志是一个黑匣子,只能极少数有特权的人才能打开,可用来侦破盗窃者。
由于计算机硬件本身就是向空间辐射的强大的脉冲源,如和一个小电台差不多,频率在几十千周到上百兆周。盗窃者可以接收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进行复原,获取计算机中的数据。为此,计算机制造厂家增加了防辐射的措施,从芯片,电磁器件到线路板、电源、转盘、硬盘、显示器及连接线,都全面屏蔽起来,以防电磁波辐射。更进一步,可将机房或整个办公大楼都屏蔽起来,如没有条件建屏蔽机房,可以使用干扰器,发出干扰信号,使接收者无法正常接收有用信号。
计算机存储器硬件损坏,使计算机存储数据读不出来也是常见的事。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有几种办法,一是将有用数据定期复制出来保存,一旦机器有故障,可在修复后把有用数据复制回去。二是在计算机中做热备份,使用双硬盘,同时将数据存在两个硬盘上;在安全性要求高的特殊场合还可以使用双主机,万一一台主机出问题,另外一台主机照样运行。现在的技术对双机双硬盘都有带电插拨保障,即在计算机正常运行时,可以插拨任何有问题部件,进行更换和修理,保证计算机连续运行。
计算机安全的另外一项技术就是加固技术,经过加固技术生产的计算机防震、防水、防化学腐蚀,可以使计算机在野外全天候运行。
网友回答
指用户、进程或者硬件组件具有能力,能够验证所发送或传送的东西的准确性,并且进程或硬件组件不会被以任何方式改变。
完整性的目的为通过阻止威胁或探测威胁,保护可能遭到不同方式危害的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相关属性的完整性。许多开放系统应用都有依赖于数据完整性的安全需求。这类需求可以提供包括用于其它安全服务(如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审计和不可否认性)中的数据完整性保护。 扩展资料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信息安全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