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4: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安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①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②,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有删节) 【注】①:xīn,同“欣”,恭敬谨慎的样子。②牏:yú,同“窬”,水沟。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              恭敬:对人谦恭有礼貌     B. 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迫近:逼近 C.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责备,责骂 D. 而内史坐车中自如                自如:随心所欲,不约束自己 5.下列各选项全都表现石奋“恭谨无与比”的一项是(3分)(     ) ①选可为傅者,皆推奋               ②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  ③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④虽安居必冠,申申如也  ⑤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   ⑥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 A. ①②⑥    B.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奋少年得志。他十五岁时遇到汉高祖,高祖非常赏识他,让他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因他全心尽力做事,高祖召他姐姐入宫,并把他全家迁到京城。 B.石奋一家备受尊崇。等到景帝即位,石奋官居九卿,景帝非常敬畏他,让他做了诸侯丞相。他和四个儿子都做到了二千石的官,因此得到“万石君”的称号。 C.石奋治家甚严。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即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甚至他家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 D.石奋的长子石建也能做到克己恭谨。每次休假回家拜见父亲总是先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②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网友回答

4.B(迫近:接近、靠近) 5.C(①担任太傅众望所归,③这是说石奋四个儿子的,⑥这是说石建的举动) 6.A(因果关系错误) 7.①做小吏的子孙辈(定语后置),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 ②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等到在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谨慎的态度,问他说:“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家中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已失明。家中很贫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又说:“你能跟随我吗?”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太中大夫。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身体还能健康无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见父亲时,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及至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皇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   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万石君在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去世。大儿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扶拐杖才能走路,过了一年多,石建也死了。万石君的子孙们都很孝顺,然而石建最突出,超过了万石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