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3:20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注]。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邢、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宋初设“京朝官员知县事”,管理一县的行政,也有兼管一县兵事的。因本非县令而管县,故称知某县事。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举进士,大理评事 除:任命,授职。

B.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找,觅。

C.凡诉讼不得径庭下 造:到……去。

D.吏苛刻 恶:讨厌,不喜欢。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皆老,辞不就 故河塞不通

B.何割牛舌而又告之 入三司户部副使

C.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欲将夺之,必固

D.久,赴调,知天长县 第归,杀而鬻

3.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包拯立朝刚毅、谋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③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⑤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⑥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侍亲至孝,为了父母,两度辞官不就;父母去世,包拯在墓旁草庐中办完丧事仍不忍离开,乡中父老多次劝慰他。

B.包拯在端州当知府时,让制砚者只制出够上贡的砚台数,自己清廉自守,一年到头也不带走一方砚台。

C.包拯不仅铁面办案,而且富于智慧机巧。当一权贵因建花园亭台侵占了惠民河后,包拯当时隐忍不说,逢京城涨大水时,才趁机拆除了那些建筑。

D.包拯不仅自身刚正清廉,而且对后人也有严格要求。他订下规矩:后代子孙作官的人中凡是有贪赃者,活着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网友回答

【答案】

1.B

2.A

3.C

4.C

5.(1)端州生产砚台,前任地方官借口上贡,一律(全都)索要几十倍的数量用来送给权贵。(2)解州盐务管理的法规全都使百姓疲弊(困苦),包拯前去治理它,奏请皇上允许各方面都让商贩畅通。

【解析】

1.试题分析:寻:随即,不久。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对某些实词的意义不熟悉,也可联系用法来解答。

2.试题分析: B前“为”是介词,“因为”;后“为”是动词,“成为”。C前“与”是介词,“跟、和”;后“与”是动词“给、给予”。D前“之”是助词,无意义;后“之”是代词,“他们”。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再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3.试题分析:①说明包拯善于推断,料事如神。④说明包拯的清正。⑤说明包拯待人厚道,能宽恕别人。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对文章全面理解。然后根据不同语句判断是否为该人物的某个特点。

4.试题分析:原文没有包拯隐忍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此类题综合分析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答题时要明确其设误类型,还要注意思想内容不要拔高,艺术特色不要无中生有。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

5.试题分析:第(1)句考查“缘”、“遗”等词。第(2)句考查“病”、“经度”等词语。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只要注意三点即可: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如活用情况,如特殊句式的翻译等。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