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2:37: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循。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有些好种子,对甲地是良种,但是在乙地的土壤、风力等等条件下,却变成劣种。有些地方山洞可以养猪,但另一些地方山洞养猪却总是失败,原因是泥质、湿度等等不同的缘故。不掌握具体条件,就一定要倒霉。这真是灵验极了的事情。  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深入实践,多方听取意见,肯定自己有所不知,随时随处努力求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这“劳什子”——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2)这“劳什子”——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2.“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中的“这样的认识方法”指代什么方法?为什么说这种方法不精确?那什么样的方法是精确的呢?3.“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中的“黑云”和“黑云、风势、昆虫动态”分别承载了什么样的内涵?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君臣佐使”比喻什么?整句的意思是什么?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受挫折。  (2)使人讨厌的东西。  2.答案:“这样的认识方法”是指类似前面“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和“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这种片面的认识方法。  这种认识方法之所以不精确,是因为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事物的复杂和特殊性。  要想做到精确就要在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3.答案:“黑云”好比只认识到“事物的一般规律”,“黑云、风势、昆虫动态”好比说即认识到事物的一般规律,又掌握了事物的复杂性。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方能深刻地认识事物。  4.参考答案:比喻“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整句的意思是我们要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要掌握它的特殊性。分清特殊性和一般性的不同,不能因为特殊性就否定一般性,或者相反。如果有一方面没有掌握好,整个事业就会失败。  解析:理解比喻要找准本体、喻体,分析前后句子的内涵。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