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涣,陈郡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①。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②。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③。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注:①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②茂才:举用人才的一种科目,即“秀才”。③太祖:曹操。1.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兵胁涣 兵:兵器B.布初与刘备和亲 和亲:和睦新近C.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卒:最终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线字用法相同的是( )①布渐而止 外温柔而内能断②刘备之为豫州 犹今日之事将军也③乏则取之于人 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④不闻以骂 以病去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而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②不为吕布作书辱备③谏太祖训民知义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⑤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⑥传备死,涣独不贺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⑥ D.③④⑥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维护刘备,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B.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财,不炫示邀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的器重。C.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不拘细行,仍受人敬重。D.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网友回答
答案:C;B;C;B解析:1.该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卒”:仓猝。 2.该题考查文言虚词。①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关系。④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介词,因为。 3.A项中“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不对;C项“虽不拘细行”不对,文中无表述;D项最后一句不确切。 提示:3.该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