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发布时间:2019-08-26 02:38:50

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推荐回答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是宏观物理学的分支。又称非平衡态热力学。专门研究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热力学系统,在趋向平衡时出现的不可逆过程的性质及其演变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不可逆过程通常发生在开放系统中,外界与系统之间既有能量又有物质交换。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热力学量是空间时间的函数,达到稳定态时它们只与空间有关。但过程的演变总伴随着系统熵的增加。研究表明,对于偏离平衡不远的非平衡系统,稳定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恰似平衡态在孤立系中。因为后者的熵最大,而前者的熵增率最小。单位时间里单位体积熵增加的数值叫作系统的熵增率。 在不可逆现象中存在一类过程,即稳态过程,其中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的力和流都与时间无关。它们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平衡态在热力学中。正如达到平衡态的绝热系的熵最大那样,I.普里戈金证明了最小熵增率原理:线性非平衡区(或近平衡区)系统随时间总是朝着熵产生减少的方向进行;达到稳定态时熵产生最小,并不再随时间变化。最小熵增率原理说明:在近平衡区系统是稳定的,任何对定态的偏离随时间都将湮灭,重新回到定态。因此,在线性非平衡区不可能发生使系统呈现新的有序结构的突变现象。 远离平衡区的情况远比线性非平衡区遇到的情况要复杂,此时非平衡系统中的力和流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可把这个区域称为非线性区。流体动力学、化学和生命科学中面临的大量前沿问题,恰是远离平衡的和非线性的问题。故对远离平衡区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关注和兴趣。事实上任何生命结构包括它的基本单元(细胞)都是处于极端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的热力学系统。远离平衡区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使之成为当代物理学发展迅速的分支之一。 理论分析表明,对于近平衡区由演变的通用法则可导出熵产生最小原理,所以系统是稳定的;但对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的系统,就不总是稳定的。存在一个临界态,称为分支点,系统在越过分支点后,任意小的扰动譬如说涨落都可能诱发系统从稳定到不稳定态的突变,在其中呈现出新的时空有序结构。普里戈金等把这种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这种现象叫自组织现象。如1900年H.贝纳德在非均匀加热的流体中观察到的有序六角形对流格子和流体在高雷诺数区出现的从层流向湍流结构的转变等现象,其中都可观察到大量分子团的有序运动。化学反应的远离平衡区观测到的非均匀和准周期性的混合物的空间有序结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时序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来的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现象的重要例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