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斯福新政的的评价

发布时间:2019-09-16 14:43:26

对罗斯福新政的的评价

推荐回答

一、新政的历史地位不容否定罗斯福新政不仅在美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而且在世界现代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1929-33年的严重经济危机使美国国民经济面临彻底崩溃的边缘,工农业、信用金融的全面危机使美国工业生产水平下降到1913年以前,工业生产总指数下降了46.2%,企业倒闭13万户以上,农业生产空前大破坏,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5。失业工人达1700万占工人总数的32%,[1]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以过去散发救济品著称的胡佛总统这时被人们讽刺为“饥饿总统”,整个社会动鋈不安,连不少中小企业主都倾家荡产。当时有首歌谣说:“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2]在这个严重关头,美国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时仅有四条可供选择的路(一)像胡佛一样放任自流,无所作为;(二)无产阶级起来革命;(三)仿效希特勒,实行法西斯独裁;(四)通过国家干预实行改良。走第一条路显然是条死胡同。第二条路也行不通,因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并不成熟。第三条路倒有现实的可能,一小部分垄断资产阶级主张通过法西斯专政来制止危机,但多数人认为还可以在资产阶级民主制范围内通过积极的改良措施来克服危机,广大人民群众更坚决反对走法西斯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顺应历史潮流,试图解决危机的新政应运而生。 1932年7月,罗斯福在民主党全国会议接受总统提名时说,他如果竞选成功,将施行“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第32任总统。在他的智囊团的策划下,3月9日至6月16日通过了七十多个施行新的法案,史称“百日新政”。‘在1933-39新政的几年内,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发了七百七十五个法令,内容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改善民众困境,调整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人统计,在罗斯福任内所讨论的有关美国生活和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比历届美国总统加在在一起还要多。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民主阵线准备了条件,这对美国和整个世界现代历史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新政实施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危险是法西斯主义的威胁。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法西斯在德国夺取了政权,欧亚两洲己逐渐形成了德、日法西斯两个战争策源地。罗斯福新政时期在国内,对大垄断资产阶级有所抑制,对劳动人民有所让步,使法西斯主义在美国不易得逞。在国外,和苏联建交,与拉丁美洲国家改善关系实行“睦邻”政策,对法西斯侵略战争政策不予公开支持,并遂步逐步奉行抵制政策,因此新政意味着对法西斯主义的否定。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从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面对世界性严重经济危机,德、日、意选择了强化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的改良主义的道路。两相比较,新政于世界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有利的。否定新政的历史地位,把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专政等量齐观,各打五十大板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某些中学、大学世界史教材在叙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大历史事件时,只讲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危机下,出现了法西斯专政和两个战争策源地,而不提罗斯福新政。这样的通史教材有可能使读者产生误解,以为危机之后只有法西斯专政,别无他途。顺便提及,国外不少世界通史都以一定的篇幅叙述罗斯福新政(如海斯等人著 《世界史》和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第九卷)。至于在美国的美国史教学中,对罗斯福新政更给予以高度的重视,据四十年代的统计,在高年级历史课本中新政的篇幅占31%, 在专科,则占了3·6%。[3]美国的通史专著都以足够篇幅介绍了罗斯福新政,如有影响的莫里森、康玛杰等著《简明美国史》就写有《大肖条和新政,1929—1939年》的专章。[4]1929-1933年的危机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最严重的一次政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实验。它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来调节生产,一面扶植垄断资本家并对某些方面有所抑制,另一方面向工人阶级作必要的让步,提供就业机会,阻止危机的发展,减轻危机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来克服危桃的影响。到1936年,美国工业生产己·接近于1929年危机前的水平,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国民经拼得到初步的恢复,这和新政的措施是有关系的。斯大林在谈到新改时说过,它能“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坏的方面,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极端的表现”“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了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所有这一切都是好的。”[5]新政在度过危机上的经验和教训给绝望中的资产阶级带来了希望和启示。在这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西方不少国家也出现了多种型号的“新政”。二次大战以来,美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和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有关系的。罗斯福新政一类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但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克服经济危机。美国每次经济危机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激化了,由于每次危机的结果最遭殃的还是美国人民,而美国政府的克服危机措施固然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洽久安,但在客观上也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一些改善。事实上,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是波浪式的向前快速发展的,尽管发生了十二次经济危机,但是美国的经济整个说来并没有停滞不前。这表明在帝国主义时期美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比自曲资本主义时期高得多,而在今天又要比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的水平高得多。在这里不能忽视资产阶级政府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在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见研究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对垄断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加具体分析,一概断定阻碍生产力发展,显然是欠妥的。我们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在根本上维护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而排斥它在历史上的应有地位。二、否定新政的几个论点不能成立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但是持否定意见的某些学者认为新政是“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具有很大的法西斯性质”的新政的改良措施,对工人阶级的让步“有很大欺骗性,不利于革命”,因此,新政是一种反动,起着阻碍历史前进的消极作用,应予否定。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说新改从根本上维护了大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是符合实际的。据各大工业公司的结算,1932年赤字三十四亿美元,1933年新政头一年就得益十亿美元。罗斯福也明确表示,他力图拯救资本主义而不是在消灭资本主义。“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6]斯大林在谈到新政的实质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地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7]这里讲的是新政的目的和阶级实质,但评价新政不能以此划线。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8]美国建国二百年来,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在这里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也不能设想历届某些美国政府没有起过一点推动作用。 说新政“具有很大的法西斯性质”,其主要根据是1933年6月16日颁布的工业复兴法(又称产业复兴法)是:“墨索里尼的劳资协会式的国家在美国的翻版”,“鲜明地标志出美国的法西斯主义的倾向”,是一种“危险的法西斯式的计划”。这种评论是不妥当的。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企图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实现工业和平,控制生产无政府状态,实际上这是一种国家垄断的卡特尔化。根据法案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确立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额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法案还包含有举办公共工程,成立劳动营以减少失业大军的计划。很明显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不应和政治上的法西斯主义相混淆。法西斯主义指的是垄断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公开的恐怖统治,而在经济上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一定要求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专政,今天西方国家普遍干预了经济生活,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极大多数国家并未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说新政是一种改良复,这是十分正确的。它只是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策略手法上的一种变化。在经济上它以国家的调节,既扶植又抑制,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对劳动人民的部分让步来保证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在政治上它以缓和矛盾的某些措施来克服政治危机,阻止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外交上它以对苏建交、与拉美,“睦邻”、对欧洲均衡外交来维护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势力。新政被称为三R计划(Relief救济,Reform改革,Recovery,复兴)。但是劳联和社会党右翼领袖鼓吹新政的实行出现了“有计划”、“无危机”的“资本主义新纪元,”是“走向社会主义决定性的一步”,是一种独特的“和平革命”。某些资产阶级政客和一些史学家也把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混为一谈,认为新政“是社会主义的口号”,开始了“彻底民主改革的时代”,甚至认为如果及早实行新政可以安然避免1929年的大危机。[9]这就过分夸大了改良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改良。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态度来考察斗争形式问题。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来提这个问题,就等于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要求”。“不详细考察某个运动在它的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环境,要想对一定的斗争:手段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等于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10]面临国民经济行将全面崩溃,法西斯威胁日益增长,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又未成熟,罗斯福新政转危为安的改良措施是有进步意义。它通过社会救济条例、营业法规、劳资关系法案、社会安全法案,公平劳动标准法等措施使劳动人民的严重困境有所减轻,工人阶级和工会较前有了较多的自由。从1933-1937年间政府拨款一百二十亿美元进行水利建设、造林、修路等公共工程,其中包括庞大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等,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在短期内全国新增加了10%的公路、3S%的医院和65%的学校。这些措施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遭到部分垄断资产阶级的激烈攻击,以至有人在国会诬责社会安全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中逐字逐句抄来的”[11]列宁在谈到局部改良时说过:“不能满足于资产阶级进步的‘微小的努力’决不等于完全否定局部的改良。马克思主义者决不否定这些措施的某些(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好处,这就是它们能使劳动者的生活得到某些(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改善.......。如果有人问马克思主义者应不应该采纳这种措施,那他们当然会回答说应该,但同时也会说明自己对这种措施所要改善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态度”。[12]对于新政的改良措施一是要肯定,二是不能满足于改良。固然新政的实施缓和了阶级矛盾,某些群众产生了对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白劳德、格林、托玛斯等错误思潮泛滥的恶果,他们提出了“跟着罗斯福走,一切服从罗斯福”等错误口号,把工人运动纳入了资产阶级的轨道,放弃了无产阶级放手壮大自己力量的斗争。因此,把阻碍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的后果都算到新政的头上是不合适的。三、罗斯福的重大功绩不应抹杀罗斯福不仅在领导美国人民度过19929—33年严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维护世界和平,参与组织反法西斯战争中也立了功。在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他不失为一位有政治远见的,注重实际的进步政治家。罗斯福不是无产阶阶政治家,我们不必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标准对他的功过进行评论。列宁说过:“无产阶级敌视一切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制度的一切表现,但是这种敌视并没有解除它应对资产阶级人士在历史上的进步和反动加以区别的责任。”[13]对罗斯福在历史上的进步,我们不因他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一笔抹杀。罗斯福能和各阶层保有较广泛的联系,在他任期间总共举行了包括著名“炉边谈话”在内的998次记者招待会,这是历届总统所没有的。由于他的某些符合人民利益的措施而受到部分垄断资产阶级的激烈攻击,甚至有人说“罗斯福不过是另一个斯大林--只是比斯大林更坏”,“宁要希特勒,不要罗斯福”。罗斯福在美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是迄今为止39任总统中唯一打破惯例连任四届的一个总统。有人认为他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应当和林肯、华盛顿齐名,这个见地是符合实际的。当时,纽约的一所小学举行的民意测验表明,罗斯福虽受欢迎,上帝其次,但得票远不如他。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的突然病逝在美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悲哀。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罗斯福在群众中拥有的声望。我们应当尊重美国人民对罗斯福的评价。有一种看法认为,肯定罗斯福的“明智”,就是“背叛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就是宣扬帝国主义的本性可以改变,从而美化帝国主义”。这样的推论是不能令人信服。首先,垄断资产阶级舱代表人物并不都是一丘之貉。和胡佛相比,罗斯福的政策当然大不相同,希特勒和罗斯福同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前者是发动世界大战的罪魁,后者是反法西斯的领袖岂能相提并论。其次,明智一词是明白事理、有远见,精明的意思。开明一词是有知识、有见识的意思,两相比较,相差无几。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过地主阶级中有有李鼎明先生这样的开明绅土,为什么在垄断资产阶级中就不可能出现开明人士呢。实际上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就肯定过“罗斯福一类的外国人。”[14]斯大林也高度评价了罗斯福,他说:“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15]“罗斯福是一位果断而刚毅的政治家”,“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16]罗斯福是“一位极其伟大的世界性的政治家和组织战后和平与安全的倡导者。”[17]苏联人民把他当作“确保全世界安全事业的一个领袖。”[18]第三,肯定资产阶级政治家中有明智的人物和寄希望于他们是两回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决不能把自己的解放寄托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明智’上面”,这里讲的是革命者的立足点,并没有根本否认有明智的人。我们既不能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把他们当作铁板一块,一概骂倒,更不应因人废言,把明智一词和修正主义相提并论。而应该作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在结束本文时需要提及在罗斯福逝世时我有了的党和人民对他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在唁电中说:“举世均将深痛此种损失。[19]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殒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罗斯福总统忠实地继承了华盛顿、林肯、杰斐逊以来最优秀的民主传统,从他开始从政的时候起,一直就本着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争取自由的精神和一切反民主的敌人作了坚决而不倦的战斗。”“他在1932年初步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式的对外经济掠夺,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也用这政策来代替快要到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创立了使美国成为全民主国家兵工厂的准备工作。”“他的光辉的战斗生涯,他的为人民为人类的精神,他和他的协力者共同决定了的四大自由,大西洋宪章,德黑兰宪章,克里米亚宣言,是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成为今后世界和平机构的巩固的基石,而永远铭记在人类的记忆里的。”[20]今天,我们重温当年对罗斯福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大有裨益的。

对内大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失业率,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苏俄正是乘此机会低价大量收购美国破产钢铁厂及设备,使自己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对外如采取白银法案等破坏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转嫁危机

是另一种法西斯独裁,只不过最后赢了,所以就成伟人了。

资本主义的侵略成型, 把本国的矛盾和危机转嫁到他国身上, 现在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严格执行者

只以本国利益为第一,不顾他国的死活。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关键抉择。放弃完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果断利用凯恩斯理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成为资本主义首创。用政府手段影响经济运行,在金融,工业,农业,福利等各领域发挥作用,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其新政目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救赎,资本主义性质没有改变,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

时以维护资本主义目的  对内部管理的重大调整  改变了自由放任管理国家经济模式  采用凯恩斯主义运用多种手段管理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防止法西斯主义在美国盛行  夺取国家权力  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国家稳定

这去评价他干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