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评价这些变化?

发布时间:2019-09-16 14:43:00

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评价这些变化?

推荐回答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19世纪以来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迷信,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组织和协调社会生产、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在农业、工业、金融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广大民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在更广大的意义上,新政使美国避免了经济的崩溃和社会激烈的动荡,没有像德国、日本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力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等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我调整和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获得巨大增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步入福利国家的行列。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变化,我们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变化:(1)国家政策的变化(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2)所有制的变化(人民资本主义),(3)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经营者革命),(4)分配制度的变化(福利国家的出现),(5)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

      评价:

      一、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罗斯福新政是一道分水岭,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的逐步退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始被资本主义国家愈来愈频繁地采用。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鼻祖当推亚当•斯密,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来,资本主义实际的运行都以“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推动、调节着,资本主义经济也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在整个19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固有的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普遍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形势的特殊变化使得古典自由主义的支配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少在当时,由于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论既无法解释经济大危机的出现,更缺乏有效的对策去克服严重的经济萧条,人们对它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国家干预主义,经济理论和思潮的主流开始转向各种形式的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和政策主张。

      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整合”,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战后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自身的“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干预主义成功经验推动下,扭转了传统认识,开创了经济强大的国家采用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先例。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具体表现,便是通过由美国主宰的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样一整套国际机构,实施极度扩大了的国家干预主义,借以保证美国的各种经济和政治利益。正是由于这种“新的”国家干预主义能够比旧的古典自由主义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好处,因而从根本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主张方面的转变,造成了国家干预主义长时间占据主流地位和凯恩斯主义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盛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