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5P要素中学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06 05:27:39

    ◆随着培训、技能的切磋和交流,团队发展到第三个阶段,这时生产力不断攀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士气则呈现出一种波动的状态,或高或低。

当团队的技能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时,成员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这时士气高涨;而当交给该团队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团队成员的技能还不足以能够完成它的时候,团队的士气就会低落。

◆进入第四个阶段,此时团队的生产力和士气都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即双高阶段,但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一阶段的士气相对更高,而第四个阶段士气是相对稳定的。

团队领导的两种行为

    我们可以把团队领导者的众多行为归结为以下两种类型:

    团队领导的两种行为:

     1 指挥性的行为   2 支持性的行为

◣指挥性的行为

    指挥性的行为就是告知团队成员做什么、为什么及如何做,如布置工作,指导、监督下属。指挥性行为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即领导说下属听。除了告知下属工作步骤之外,一个指挥性行为偏强的领导者还会严格地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指挥性行为强的领导者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是决定者,是解决问题的人。

有以下几个关键的词可以用来判断领导者的行为是否为指挥性行为:

    ◆结构。一个指挥性行为强的领导者总会希望建立强有力的结构,告诉下属一项工作分几个阶段去完成,如第一阶段准备,第二阶段实施,第三阶段总结、检讨等。

◆组织。组织的对象是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等。当一项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指挥性行为的领导者会组织各个方面的资源完成这一任务。

   ◆教。告诉下属怎样做。

◆监督。指挥性行为很强的领导者绝不会把任务布置完就不管不问了,他会通过巡视或看报告等方式,跟踪了解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指挥性行为的领导者会经常指导下属如何去做,这对于团队整体技能和生产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支持性行为

   具有支持性行为的领导者从来不会给下属直接提供答案,但会鼓励下属:你可以做得到,你能够完成。当下属完成工作时他会给予认可,以提升下属的自信心;他会扩展团队成员的思维,鼓励下属去冒险,去更深入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具有支持性行为的领导者的开会模式与具有指挥性行为的领导者的开会模式完全不同。

   指挥性行为很强的领导者,在召开会议时通常会采用如下方式:首先告知大家有哪些工作将要完成,然后将各项工作分派给各成员。在开会之前,他就已经将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任务,并考虑好哪项工作由哪位成员完成会比较合适

具有支持性行为的领导者在召开会议时,通常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最近我发现团队的离职率越来越高,大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保留这些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团队成员?当他把问题提出之后,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

   有几个关键的词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团队的领导是否具有支持性行为:

◆问,通过询问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引发团队成员的思考;

    ◆听,聆听不同的建议,以便集思广益,寻求对策;

    ◆鼓励,对好的意见予以认可并采纳;

◆理解,必要时,领导者也会向大家解释问题出现的背景和团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向。支持性行为偏强的领导者会对士气有所提升,因为他总是认可、赞扬下属,激励下属去自发地工作。

四种不同的团队领导方法

     事实上在每个领导的身上,以上两种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可能完全是指挥性行为,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支持性行为,只是表现的多寡不同而已。

第一种领导方式——命令式

   命令式的领导指挥性行为偏强,而支持性行为偏弱。命令式也可称为指挥式。

◣命令式的领导风格特点如下:

    ◆从行为上来说,指挥得多,支持得少;总是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

     ◆从决定权来说,决策多半是由领导者自己制定,而下属参与的程度较小。

◆从沟通上来说,多半是单向的沟通方式,也就是领导者说下属听,自上而下地布置工作。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