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能防癌?换种走法,得癌风险降一半!

发布时间:2019-09-03 14:52:57

走路就能防癌?换种走法,得癌风险降一半!

推荐回答

潮人说:走路,你真的会么?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早在1992年,

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关于21世纪的健康箴言: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走路才是最好的药!

但是,你真的会走路么?

关于走路,你了解多少?

走路好处多

走路是世界推荐运动之一,

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

走路的好处,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1、预防冠心病、心脏病

央视最近发布一下研究,研究显示,如果一周健步走7个小时,分日进行,可以将冠心病、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30%。

2、降低癌症发病率

胰腺癌患癌风险降低50%,如果一旦患癌,经常行走的人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低57%。

一天健步走一小时,对2型糖尿病有50%的预防效果。可以使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 12%。

3、控制体形。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4、减少心肌梗塞。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5、预防动脉血管疾病。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6、加速新陈代谢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7、提高免疫力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8、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状都有良好的作用。

9、增强大脑灵活性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应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正确走路需注意

姿势

我们走路应该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不必太紧绷但也不能太放松。

步速

快步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其中频率应保持每次40分钟-60分钟,大概每秒走两步。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时间

对上班族而言,晚上是走路锻炼的推荐时间,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都是理想的时间。而对老人而言,下午4点也是不错的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

地点

走路锻炼应选择道路平坦和空气清新的地方,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没什么时间去锻炼,那么,走路,就很适合了。上下班的时候多走两站路,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但是,走路是一种需要坚持的运动,需要长时间坚持才会有用哦!

准备工作应做好

在走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

1、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

2、热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

3、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

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5.踮脚走能护肾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

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中年和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走路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和方式

这才是强身健体的正确方式!

记得告诉自己的家人好友哦!

日行万步对不对?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坚持走路是最简单的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健身方式。经常走路可以放松脉搏,增强我们的心脏功能和身体的血管的弹性,增加肌肉力量, 还可以保持身材,让人心情愉悦。但是,日行万步对身体有没有伤害呢?

其实走一万步真的没有那么难,每天走一万步并不是让我们每天跑一万米,一万步我们出去散散步基本上就回来了,刻意的走路也是可以的。

走一万步,并不是跑一万步,跑步的话是要循序渐进的,因为突然跑得太多是容易损伤膝盖的,但是走路不会,所以说走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真的是有好处的,每个人都可以练习走路,走路的姿势对了,也有助于塑造我们的身形。

不同体质灵活行走

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的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肥胖者:长距离健步走

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高血压患者:前脚掌着地挺起胸

高血压患者走路,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先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的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冠心病患者走路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

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跑步承受不住,不如选择健步走,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减轻对关节的损伤。长期坚持下去,其效果会优于跑步。

5种步态存安全隐患

走路速度很慢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做出总结: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

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

走路时手臂不摇

生理学家认为,当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左腿向前迈时,脊柱就会向随之向右旋转,而我们的右臂也会随之不停的摆动。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是不摇摆的,可能就意味着,他的移动性受到限制,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后背受伤。

脚掌先拍打地面

1、快走防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

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提臀,曲臂摆动。

2、倒着走缓解腰痛

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建议喜欢倒走的人,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半个小时,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3.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

4.走走跑跑燃脂肪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