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薛宝钗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9-16 13:53:32

贾宝玉薛宝钗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

推荐回答

一、薛宝钗,贤良淑德,,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可也就是她的“美德”使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所以尽管她赢得大观园里里外外的喜爱,但终究比不上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二、薛宝钗的爱情:宝钗对宝玉是有情爱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像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而她所爱上的宝玉心中已有了一个林妹妹。这也是她爱情中的最大悲剧。 三、封建礼教社会的牺牲品: 宝钗的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意义。在我看来宝钗的悲剧很大程度来说是因为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产生的!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如果说在封建礼教社会黛玉和宝钗都是牺牲品,那么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而后者的毁灭就是殉道者的悲剧! 《红楼梦》最后给了我们一个悲惨的结局,一个离世,一个出家,一个守活寡。他们同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抵不过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他们的力量毕竟太小了,何况又还时时希望得到封建势力的认可,也就只有苟延残喘的分了。封建势力最终还是胜利了。延伸:《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