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怎么赶走袭人的 袭人为什么嫁给蒋玉菡

发布时间:2019-09-16 13:53:28

薛宝钗怎么赶走袭人的 袭人为什么嫁给蒋玉菡

推荐回答

那么到底袭人为什么要嫁给蒋玉菡,而不是死守宝玉呢?根据书中的情节推测可能有两种情况设想一,元宵节前后,政权更替,元妃失势被赐死,贾府被查出巨额亏空,需要尽快赔补,从而快速衰败,北静王被边缘化,无力挽救贾府。贾宝玉携玉避祸出走,黛玉思念成疾,又担忧宝玉的安危,以泪洗面,忧思伤生,在春末去世,死前托梦给宝玉。宝玉梦中吐血,昏死过去,醒后回到家中,已是物是人非。薛家也随着薛蟠昔日葫芦庙案重审而败落,失去皇商资格,薛宝钗待选梦碎。于是,在两边长辈主持下,宝玉宝钗成亲,可是家徒四壁,为了换取银两帮助宝玉宝钗成亲,贾府只好把袭人等几个所剩无几的才貌双全的丫鬟卖了给小户人家做妻室,获得不菲的银两。所以袭人有“好歹留着麝月”之语,就是希望不要把麝月也卖了。麝月是袭人一手培养起来的,是很得用的丫鬟,袭人希望能留着麝月替她服侍宝玉。仅看这一句话,就可以知道袭人根本不想离开,是万般无奈被卖了。设想二,随着贾府势败,人人自危,作为贾府继承人的贾宝玉,更成为众矢之的,宝玉被捕入狱之后,为了解救宝玉,袭人自愿嫁入忠顺王府,成为蒋玉菡之妻,想凭借蒋玉菡在忠顺亲王处的得宠地位来解救宝玉,最终没有成功,但袭人还是感念蒋玉菡,所以和蒋玉菡婚后关系非常和美。这个设想过于浪漫,不是很合逻辑。毕竟蒋玉菡和宝玉关系本来就非常好,惺惺相惜,完全不必非要袭人嫁给他才肯出面搭救。所以,这个设想基本上是不成立的。那么可以简单地设定,第一种情况是成立的。我们来看看前八十回里,有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线索。先看袭人自己给我们留下的线索,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写到袭人回家一趟,宝玉去她家里看她,正好碰到袭人在哭,问起她来,袭人遮掩过去了。那么袭人为什么哭呢?书中说,原来,袭人在家听见她母兄要赎她回去,她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得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因此哭闹了一阵。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袭人的一些态度,首先,袭人“至死不肯回去”。注意别把这个至死理解错了。这里并不是说袭人当时对宝玉一心一意,死也不肯回去,现在贾府衰败了,她变了,不是这样,要看清楚前提。这里至死不肯回去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得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这一点非常关键。也就是说,当时袭人家里情况很好,不缺钱,不少吃穿,所以袭人至死也不肯回去。其次,袭人说了在什么情况下她愿意被赎回去?“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 这一句话也非常重要,就是说,虽然她非常爱贾宝玉,但是如果自己的家里确实艰难,那么为了拯救家人,她还是愿意被再卖一次。所以,这里袭人自己就说明了自己至死不肯回去的前提,那就是只要家里不艰难。但是如果家里困难,需要她牺牲,她还是会为家里牺牲。这就是袭人。再次,我们看看袭人最开始是如何被卖掉的?“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袭人最开始的被卖,就是为了挽救一个家庭,为了父母能活下去,为了兄弟姐妹能活下去,年幼的袭人心甘情愿地被卖了。袭人从小就是这样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这是一个伏笔,为后文中贾府的败落,贫困,不得不卖掉一些丫鬟度日或者成亲,埋下了伏笔。当然最主要的是伏袭人为了贾府的众人而被卖掉的命运。在彼时,袭人仍旧是袭人,愿意为了大局牺牲自己。所以,曹公行文从来没有虚笔,你看似随口说的一件事,很可能就是为了后文中的情节做铺垫,做交代。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想见,虽然不舍,虽然无奈,一边哭着叮咛“好歹留着麝月(因为只有她,能像我这样服侍宝二爷)”,一边哭着上了蒋玉菡的花轿。因为此一去,虽然自己前途未卜,但是至少贾府众人的当下眼前之窘急贫困,可以缓解。为什么袭人能和蒋玉菡有一段幸福婚姻如果袭人是不得已被卖了,那么为什么袭人能和蒋玉菡有一段幸福婚姻?在你看来,袭人应该是以死殉宝玉才对,以死守节才算是对宝玉忠心耿耿。这就错了。因为袭人不是简单的嫁娶,她是被卖掉了,是一个商品。如果她自杀,蒋玉菡是可以找贾府退回卖身银两的。那么贾府什么也得不到,更没有银两给宝玉宝钗成亲,袭人对贾府忠心耿耿,是绝不会背弃贾府,只顾成全自己的。其次,你看在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是怎么评价袭人这个人的,“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这就是袭人婚后能和蒋玉菡夫唱妇随真和合的原因。袭人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她对谁都是忠心不二的。她相信自己的命运。最开始服侍贾母,贾母就是她的天,她对贾母有多好?你看贾母对她满意到决定把她给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做妾;接着服侍湘云,湘云就是她的天,湘云对她有多满意?湘云跟她一起住在西边暖阁里的时候,曾经说过希望将来出嫁的时候能够带着袭人,两个人共侍一夫,在一起相守一辈子;接下来服侍宝玉,宝玉还是她的天,万事都为了宝玉好,宝玉对她也是情深意重;现在她因为命运的安排和蒋玉菡结为夫妇,虽然不是她的心意,但是蒋玉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贾府,卖她的银两可以帮宝钗宝玉成亲,她是万分感谢的。袭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所以现在蒋玉菡就是她的天。袭人待人一心一意,也算是她的福分。这样的人,才能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桃李春风满面吧。所以袭人并不是忘记了宝玉,或者是见异思迁,或者是嫌弃宝玉贫穷所以爱上了别人。袭人是一个能随遇而安的人,在和蒋玉菡成亲之后,她能够对蒋玉菡忠心耿耿,才换来蒋玉菡对她不离不弃,甚至在日后和她一起供奉宝玉宝钗夫妇,毫无怨言。袭人的为人,令所有人无法自拔,只能也对她一心一意。袭人后来的命运是怎样的?可以想象,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袭人所抽的花签,在贾府败落,众人树倒猢狲散的过程中,袭人得以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书中说,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写着旧诗,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她同庚,黛玉与她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她一钟。"杏花,自然是探春了。你看,这么多人给袭人敬酒,也算是怡红院里的群芳之冠了。这些人,恐怕都是在冥冥之中感谢袭人对大家的保全和照顾吧。和她一样热闹的,也只有群芳之冠牡丹宝钗,随宝钗嫁了宝玉的香菱和杏花探春了。袭人的命运在嫁给蒋玉菡之后,还不算完,后面还有袭人和蒋玉菡一起侍奉旧主宝玉宝钗夫妇的情节。彼时的宝玉贫苦交加,宝钗不离不弃,在这样凄惨悲惶之中,对比昔日锦衣玉尚有诸多不满,袭人不知内心作何感叹?昔日宝玉守在晴雯的病榻前,看她用粗茶吊子喝酱油色的茶水,想起性情娇纵的晴雯往日为一点小小的不如意而娇嗔怒斥,也有过类似的感叹。真是人生如棋局,一局料不真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