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推荐回答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以来,通过和学生的频繁接触,我发现当代中学生的情商较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理自律能力较弱,团队精神缺失,心理素质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较差,责任感不强,等等。 南师大校长、教育学家朱小蔓认为:“情商这一概念,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应该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这正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倾向相一致。” 语文的人文性是所有学科中最为丰富的,它内涵繁富,外延广大,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性、熏陶性。“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认同,一种自发的精神升华,一种诗意的心灵栖居,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因此,情商的培养是语文素质化教学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老师而对其所任的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上课时,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讲话明白、简练、清晰,控制好教学节奏;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注意观察学生流露出的表情及心理活动和强化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可谓百花盛开、流派纷呈,其中“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