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7 10:38:00
语文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
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多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
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浓厚,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
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
学习要重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语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学科特点
基础性、工具性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
人文性、思想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之外,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人文性与思想性,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两者只是对一样东西的不同表述。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要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训练的同时,充分渗透和体现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
开放性、多样性
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白川会聚。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语文教学还不仅仅限于课堂。多少语文教师在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着课外的语文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实践性、应用性
实践出真知。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比较机械,效率不高。
地方性、区域性
任何理论的应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方和环境。不同地区,人们的语言、风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北京有上海不同,沿海与内地不同,牧业区与农业区又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文性很强的语文科教学。
探究性、创造性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人们,教学不但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而且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已经列为中学阶段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创新观点,应用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语文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和口耳相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带领学生去探讨、去研究、去创造。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样是语文科必不可少的特点。
时代性、超前性
语文学科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仅仅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紧密联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语文反映历史,也反映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语文又属于先进文化的内容。先进的文化既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又是引导人们前进的动力,还必须具有超前性。语文学习的内容,同样既有时代性,又有超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