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比较阅读教学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
推荐回答
展开全部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那种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肤浅的看法和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自主探究性阅读之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自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自主探究性阅读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