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关税(三)

之前提到过,我国最早的有记录的海关官员出现在唐朝。尽管唐朝的海关已经比之前的朝代都要发达,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对海关依靠最重的是宋朝。

在宋朝,海关,或者说具有海关职能的机构是市舶司。在《宋会要辑稿》中,对市舶司的记载就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简单来说,市舶司就是掌管宋朝与蕃国(外国)进出口贸易的机构,换算到今天的机构设置,市舶司就是宋朝的海关。那么作为宋朝的海关,市舶司的官吏需要干哪些活儿呢?

(1)抽解。抽解的意思就是征收关税,也是海关的本职工作。尽管由于时代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关税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有宋一代,市舶司的征税比例大致维持在“十税其一”左右。

(2)发放公据、执行禁令。公据是古代是商人们进行合法贸易的凭证,在公据上,会写清楚商品的数量、航程目的地等信息。如果一个商人在进行贸易的时候,没有公据或商品内容与公据不符,这个商人往往正在走私,市舶司会对这个商人进行处罚。

提到走私,宋朝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走私品——铜钱。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其他国家无力铸造自己的钱币,于是就将中国铸造的铜币作为自己的法定货币。不过其他国家的巨大需求量导致宋朝出现了钱荒,于是朝廷下发了禁令,禁止出口铜钱,而禁令的执行者就是市舶司。但是从结果看,市舶司对禁令的执行力度很差,在我国的“南海一号”(南宋的海船)中,就出土了大量的铜钱,这些铜钱多的可以按船舱计算。

(3)管理外来人员。受到古代交通水平的限制,长距离的商业贸易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这就导致在宋朝的港口城市中,有很多海外商人,这就需要有人对这些外来人员进行管理。承担这个管理职责的部门就是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