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利率市场化的?

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按照既定的目标逐步推进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意味着市场的议价能力将加强、商业银行的差别化定价也会更加明显。但是在资金成本不断走高、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对于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是否该继续稳步推进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暂停,但不少人士认为如果连这些阵痛都忍受不了,改革何以成功?

  华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应暂停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

近日,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成立50周年论坛上,所长华民发表“走向误区的中国金融”的阐述,他指出,中国必须回到以实业为本、金融为末的正确道路上来,这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违背的“神旨”。此外,要停止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结构改革,否则等待我们的必将是一场可怕的金融或经济危机。

他表示,“银行业的改革是市场一体化还是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我很反对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结构没有调好,怎么市场化呢。现在是二元结构,利差持续扩大,需要把黑白二元市场一体化。银行业开放,谁都可以做,但是不能是余额宝。把一帮消费者捆绑在网上让中国实体经济死掉,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个‘平台’一定要封掉。要把银行业救活,首先允许私人开办银行。银行要可以竞争,不是拿余额宝对付银行,是银行本身要开发”。

  沈明高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政府会推迟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沈明高直言,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将会明显提高资金成本,因此政府预期年化利率改革将会推迟。

沈明高预计,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会稳中反弹,预期全年增长为7.3%。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当前政府应该释放出明确的市场预期,降低市场对未来资金成本提高的担忧,排除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

“现阶段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减少导致。首先,由于去年6月以来银行借贷预期年化利率的连续提高导致投资行业获得资金的成本上升,从而表现出今年上半年市场投资的减少;另外,出于对下两个季度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反弹的担心,银行表现出了惜贷情绪,导致投资减少。”沈明高认为。

他建议,如果政府愿意将此前7.5%的增长目标调低,那么市场会有所缓和。

  王良享 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执行董事

  推较宽松货币政策条件已成熟

王良享认为,过去九年间,人民币汇价已逐渐走向市场化,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却颇慢,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仍设有上限。

王良享认为,政府应积极考虑取消所有预期年化利率的上下限,但同时需确定市场的流动性不受影响,最具保险的方法就是在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银行贷存比率,或减息配合。中国房市于过去一个季度的急转弯已降低了下调存准率的门槛,况且中国通胀无任何上行压力,4月消费物价指数增速已下跌至1.8%的19个月低点,政府施行较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十分成熟。

同时,王良享也认为,“钱荒”今年已不再来袭。过去3个月,由于人民币汇价忽然贬值,带动借外币买人民币的套息交易离场,使资金从中国流出。因此,人民银行于过去三周都实现了净投放,保证市场预期年化利率趋低,避免再出现去年“钱荒”的恐慌情况。

  刘利刚 澳新中国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尚需配套机制

刘利刚认为,目前,中国的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而存款预期年化利率的上限仍未放开。但是,随着理财产品和其他金融创新工具的增加,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上限的约束性在逐步减弱。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将推高中国的预期年化利率水平并增加预期年化利率的波动性,这也将加大流动性风险、加剧期限错配,并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刘利刚建议,央行必须推出一系列最基本的配套机制,包括最终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障机制。同时,央行还需要发展出一个政策预期年化利率,将其当做一个实际操作的目标预期年化利率,来促进货币政策的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不应该用于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与货币政策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不一致,如果央行不全面地放松货币政策,这也将限制7.5%经济增长的目标。”刘利刚认为。